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7
【材料一】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材料二】
诗歌内容画线句释义
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但是白雪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1)完成下面词语归类卡。
时间词卡
一会儿
时间词:顷刻、少时、①______
(用原文词语填写)
一词多义卡

例句1:意与日去。曰:岁月
例句2:吾日三省吾身。曰:②______
例句3:寒雪日内集。曰:日子、天
语境义卡
儿女
释义:子女,这里泛指③______
(2)阅读材料一,完成下列表格。
句子翻译相同点
撒盐空中差可拟①______写作对象:③______
未若柳絮因风起②______修辞方法:④______
(3)材料二中哪一个画线句与“柳絮因风起”的情形更相似?请简要分析。
23-24七年级上·广东佛山·期末
知识点:诗歌鉴赏日常生活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三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诗》)


【注释】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相唤共同致农耕。肆,尽力。②憩:休息。③菽稷:泛指核食作物。④艺:种植。⑤靡:无。⑥暧:遮蔽。⑦俎豆犹古法:祭祀仍遵古礼法。俎(zǔ)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⑧班白:指须发花白。班,通“斑”;头发花白,指老人。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业/不足外人道也
B.便船,从口人/土地平旷,屋俨然
C.见渔人,大惊/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乃记之而/停数日,辞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小题3】文段【甲】中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对故事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小题4】根据你对文段【甲】【乙】的理解,你认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夜坐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乙]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注释】①父母,这里指朝廷。
【小题1】诗歌《夜坐》尾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
【小题3】下面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深于此                         ②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
B.①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     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①愿赐之一死                  ②不为外人道也
D.①尽以家赀军费                  ②斩木兵,揭竿为旗
【小题4】把下而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2)言者力从天祥之之。
【小题5】下列对诗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夜坐》)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的意愿。
B.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C.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停杯投不能食(     )
(2)死于槽枥之间(     )
【小题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   心如意
B.求其能千里也   步当车
C.之不以其道   马奔腾
D.鸣之而不能其意   风报信
【小题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面是小坤同学总结的古诗文对比阅读心得,请将下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同样是怀才不遇,不同的心境,会生发出不同的感触。《行路难》(其一)中,有李白怀才不遇的愤慨,但诗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失意时,要对前途怀有希望,表达了作者②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而《马说》借千里马不遇伯乐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遇,抒发了作者的③__________之情,并对统治者④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