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7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打碎的体温表

毕淑敏

①小时候家中有一枚精致的体温表,它装在一支粗糙的黑色钢笔套里。大约七八岁的我,对天地万物都好奇得恨不得吞到嘴里尝一尝。我跳皮筋回来,经过镜子,偶然看到自己的脸红得像在炉膛里烧好可以夹到冷炉子里去引火的炭煤。我决定给自己测量一下体温。

②我拧开黑色笔套,很利索地把它夹在腋下,耐心地等待了五分钟,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像妈妈一样眯起双眼把它对着太阳晃动。

③我什么也没看到,体温表如同一条宁澈的小溪,鱼呀虾呀一概没有。

④我百般不解,难道我已成了冷血动物?对啦!妈妈每次给我夹表前,都要把表狠狠甩几下,我拈起体温表,全力甩去。我听到背后发生犹如檐下冰棱折断般的清脆响声。回头一看,体温表的扁杏仁裂成无数亮白珠子,在地面轻盈地游动……罪魁是缝纫机板锐利的折角。

⑤怎么办呀?妈妈非常珍爱这支温度表,不是因为贵重,而是因为稀少。那时候,水银似乎是军用品、极少用于寻常百姓,体温表就成为一种奢侈,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只体温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说:请放心,绝不会打碎。

⑥现在,它碎了,碎尸万段。我祈祷自己发烧,高高地烧。我知道妈妈对得病的孩子格外怜爱,我宁愿用自身的痛苦赎回罪孽。

⑦妈妈回来了。我默不作声。我把那只空钢笔套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希望妈妈主动发现它。我坚持认为被别人察觉错误比自报家门要少些恐怖。

⑧妈妈忙着做饭。我的心越发沉重,仿佛装满水银。实在等待不下去了,我飞快地走到妈妈跟前,大声说:“我把体温表给打碎了!”

⑨妈妈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感情里留下一个黑洞。潜意识里我恨我的母亲——她对我太不宽容!

⑩不久,我病了。我像被人感到老太太裹着白棉被的冰棍箱里,从骨头缝里往外散发热气。“你可能发烧了。”妈妈说。她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即僵在半空。妈妈用手抚模我的头。她的手很凉,指甲周旁有几根小毛刺,把我的额头刮得很痛。

“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院……”妈妈拼命搓着手指。

妈妈俯下身,用她的唇来吻我的额头,以试探我的体温。母亲是严厉的人。在我有记忆以来,从未吻过我们。这一次,因为我的过失,她吻了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感动。

妈妈的口唇有一种菊花的味道,那时她患有很重的贫血,一直在吃中药。可是妈妈还是无法断定我的热度。她扶住我的头,轻轻地把她的额头与我的额头相贴。她的每一只眼睛看定我的每一只眼睛,因为距离太近。我看不到她的脸庞全部,只感到一片灼热的苍白。她的额头像碾子似的滚过,用每一寸肌肤感受我的体温,自言自语地说:“这么烫,可别抽风。”

我终于知道了我的错误的严重性。

后来,弟弟妹妹也有过类似的情形。我默然不语,妈妈也不再提起。但体温表树一样栽在心中。

【小题1】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事件经过

心理感受

好奇
打碎体温计
妈妈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
充满感动
【小题2】第⑤段画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4】选文结尾写道“但体温表树一样栽在我心中”,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说说“栽”包含着哪些内容。
21-22七年级下·湖南永州·期末
知识点:散文毕淑敏(1952-)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白糖棒冰

俞天立

①说起冰糕,怎能不提儿时的白糖棒冰呢。这小家伙一整块是由白糖水冷凝成的。暑天咬下一角细细品嚼,冰凉沁喉,甜香四溢,是我儿时最爱的零食了。

②我从小在杭州读书,暑假方回老家新昌看望祖父母。总是人还未到,祖母已把一整箱新光牌棒冰买好了,藏于冰箱。但免费的福利到手并不简单——每日一根,绝不多给,怕小孩子吃坏肚子。但机智如我,怎会拘泥于戒条呢。美食的诱惑,足以使我铤而走险,趁家人没注意,就偷偷溜到冰箱所在地——祖父母的卧室,拿床垫脚,去开上格的冷冻室。新光牌棒冰是蓝红色相间的纸包装的,纸张薄如蝉翼,印着一颗硕大的星星。撕开一角,冷气便蹭蹭冒上来;有些残纸还黏在冰面,得用指尖小心剥净。棒冰入口,那种透心凉的感觉,犹如久旱的大地遇到了一场好雨,瞬时消除了炎夏闷热之气,浑身舒畅。我三口两口咬完,牙齿直打哆嗦也全然不顾,生怕夜长梦多被发现。

③一两次的作案尚是不打紧的,只是次数多了,还是被祖母发现了蛛丝马迹。她见棒冰数量短时间下降得太快,又翻出了我扔在垃圾桶里的包装纸,便捉住我责骂了一顿。可我一个孩子怎能抵挡棒冰清凉甘甜的诱惑?直到再次作案被发现。作为惩罚,我暂时失去了吃棒冰的权利。

④祖父不忍见我吃不到棒冰心痒难忍,又怕我积习难改,便想出了一招可以控制我贪吃棒冰的法子。他拿了白纸,裁成几十张小纸块,写上一支棒冰”“两支棒冰之类的短语,然后起了个大早爬到山顶,把纸条藏匿在石块下、树梢上、草丛里。第二天,祖父领我上山,告诉我,只要找到任何一张带棒冰字样的纸条,就同意领相应的棒冰给我吃,每日限一张。他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于是,我拼了命地爬树、翻石,甚至刨开土丘,弄脏了衣裳也全然罔顾。棒冰的诱惑,使我倍加努力。好容易找到一张,上面却写着。我无奈片刻,自是不肯放弃的,继续搜寻。与透凉甜爽的棒冰相比,暑气的蒸腾、衣裤的脏乱算得了什么。

⑤终于,我捡到了二十多张棒冰票。这些战利品,分明是一滴滴甘如饴、润如玉的水分子。我将它们当作宝贝疙瘩藏在储钱罐里。每日午睡后做完作业,就抽出一张,向祖父去换棒冰。他像小贩似的,微笑着一手交票一手交货。得了货,自然是我的享受时间了。

⑥久而久之,我已能克制自己的贪欲——即使棒冰票用完。有一次,他带我去县城逛街,忽闻阵阵有节奏的木梆敲击声——那是一辆棒冰车。他掏出两毛钱,小贩便徐徐打开三轮车上的木头箱子。一摞摞的白糖棒冰如砖瓦整齐地码放在蓝色厚棉包裹里,蹭蹭地冒着寒气。我眼睛都看直了。祖父让他拿出一支给我,我大快朵颐地又吮又咬,忘记了一切烦忧。仿佛,吃棒冰是世上最大的赏心乐事。祖父问我还要吃吗,我摇摇头。我知道必须克制自己。

⑦如今,人已长大,大街上也早已没有了白糖棒冰。看到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冰糕和冰淇淋,又常常让我回忆起祖母和祖父,回忆起他们的严厉与用心良苦。

⑧小小的白糖棒冰,虽然味道寻常,却别有一番绵长的滋味。

(选自《上海文学》,有删改)

【小题1】本文围绕“白糖棒冰”详细叙述了哪几件事?
【小题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棒冰入口,那种透心凉的感觉,犹如久旱的大地遇到了一场好雨,瞬时消除了炎夏闷热之气,浑身舒畅。
【小题3】将下面这个段落插入本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如果说祖母是严师,那么祖父就是慈师了。
A.第①段和第②段之间B.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
C.第⑤段和第⑥段之间D.第⑦段和第⑧段之间
【小题4】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句末标点,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使用句号,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使用问号。你认为哪一种更合适?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小题5】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小小的白糖棒冰,虽然味道寻常,却别有一番绵长的滋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火熏燎着。

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描绘出农村母亲辛苦操劳、守望盼归的感人画面,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
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
C.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处实景叙写首尾呼应。
【小题2】文章写了哪些与“一缕炊烟”有关的人事,请分条概括。(最少写出3件)
【小题3】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注:讪然: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小题4】根据提示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
【小题5】本文最后一段意蕴深远,请你谈谈对这一段话的理解,并说说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阅读《影子里的父爱》,完成下面小题。

影子里的父爱

①今年夏天,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气温达到37℃,热得最凶那天,诊所里开着空调也抵御不了汹涌而来的热浪。小护士不停地向地上洒水,以获得一点清凉。但我仍感觉透不过气来。小护士指着窗外说:看看那些进城来卖菜的农民吧,他们一直在烈日下晒着呢,你应该满足了。正说话间,几个人抬着一个病人进来了。

②病床上躺着的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双目紧闭,面色潮红,完全处于昏迷状态。床边站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边哭边对病人喊着:爸,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③我为他量了体温,看了看他的舌苔,发现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中暑了,就给他打了一针。看着还在一旁哭泣的小男孩,我说:别哭别哭,你爸没事,一会儿就好了。

④男孩听我这么说,才放心了。边说着谢谢边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然后从布包里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币。孩子数着钱:五毛、六毛、一块、两块,他把那些毛票递给我说:医生叔叔,一共七块三,够不够我爸的药费?孩子的脸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看着他饱含真诚仰望我的眼睛,我忽然对他产生了好感,就问他:你挺壮实的,你爸中暑了你居然没事儿。孩子说:天太热了,街上没有树,我们也没有伞,我爸怕我晒着,就让我蹲在他背后的影子里。后来他就晕倒了。

⑤听着孩子的诉说,我的心被震撼了。就在这时,小护士进来了。她告诉我,我父亲刚才来过诊所,见我忙,把东西留下就离开了。我从她手里接过父亲送来的东西:一把遮阳伞,还有一小瓶仁丹。手里握着这些东西,想着父亲,我烦躁的内心蓦地清凉无比。

⑥那天,我想的都是父亲这个字眼。 想着每一个做父亲的,都会把关爱 子女当成一种人生习惯。生活条件好一些的父亲,会记着在这烈日炎炎的天气里为孩子送一把遮阳伞,一瓶提神的仁丹,而像那位中暑的父亲,尽管他贫穷得只剩下自己的影子,也会把影子作为庇护孩子的一片阴凉。

【小题1】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选文主要写中暑的父亲,为什么后面又写到我的父亲为我送伞和仁丹的事?
【小题3】怎样理解选文第⑤段划浪线的句子“我烦躁的内心蓦地清凉无比”?

【小题4】选文中说每一个做父亲的,都会把关爱子女当成一种人生习惯。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请写出你的体会,然后写一句赞美父亲的话,表达出你的真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