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76
阅读《岁月不老》,回答后面小题。

岁月不老

毕淑敏

①我是从哪一天开始老的?不知道。就像从夏到秋,人们只觉得天气一天一天凉了,却说不出秋天究竟是哪一天来到的。生命的“立秋”是从哪一个生日开始的?不知道。青年的年龄上限不断提高,我有时觉得那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玩出的花样,为掩饰自己的衰老,便总说别人年轻。

②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自己老了。当别人问我年龄的时候,我总是支支吾吾地反问一句。“您看我有多大了?”佯装的镇定当中,希望别人说出的数字要较我实际年龄稍小一些。倘若人家说的过小了,又暗暗怀疑那人是否在成心奚落。

③我开始越来越多地照镜子。小说中常说年轻的姑娘们最爱照镜子,其实那是不正确的。年轻人不必照镜子,世人羡慕他们的目光就是镜子。

④于是,我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记得一个秋天的早晨,刚下夜班的我强打精神带着儿子去公园。儿子在铺满卵石的小路上走着,他踩着甬路旁镶着的花砖一蹦一跳地向前跑,将我越甩越远。“走中间的平路!”我大声地对他呼喊。

⑤“不!妈妈!我喜欢……”他头也不回地答道。

⑥我蓦地站住了,这句话是那样熟悉。曾几何时,我也这样对自己的妈妈说过:“我喜欢在不平坦的路上行走。”这一切过去得多么快呀!从哪一天开始,我行动的步伐开始减慢,我越来越多地抱怨起路的不平了呢?这是衰老确凿无疑的证据。岁月不可逆转,我不会再年轻了。

⑦“孩子,我羡慕你!”我吓了一跳。这是实实在在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说得很缓慢,好像我的大脑变成了一块电视屏幕,任何人都能读出上面的字迹。

⑧我转过身,身后是一位老年妇女,周围再没有其他人。这么说,是她在羡慕我。我仔细打量着她,头发花白,衣着普通。但她有一种气质,虽说身材瘦小,却有一种令人仰视的感觉。我疑虑地看着她,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值得令人羡慕的地方——一个工厂里刚下夜班满脸疲惫的女人。

⑨“是的。________________。”她用手指轻轻点了点,将远处我儿子越来越小的身影也包括了进去,“我愿意用我所获得过的一切,来换你现在的年纪。”我至今不知道她是谁,不知道她曾经获得过的那一切都是些什么,但我感谢她让我看到了自己拥有的财富。我们常常过多地把眼睛注视着别人,而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

⑩人的生命是一根链条,永远都有比你更年轻的孩子和比你更年迈的老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一宗谁也掠夺不去的财宝。不要计较何时年轻,何时年老。只要我们始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永远保持年轻向上的状态,你的生命就会在每一个年龄段都闪闪发光。能够遮蔽它光芒的暗夜只有一种,那就是你自以为已经衰老。

【小题1】第①段中“生命的‘立秋’”是什么意思?
【小题2】为什么说“世人羡慕他们的目光就是镜子”?
【小题3】第⑤段孩子的回答能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给第⑨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10个字以内)
【小题5】每个人都有“一宗谁也掠夺不去的财宝”,这“财宝”指的是什么?
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模
知识点:散文毕淑敏(1952-)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金色花

①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来,海棠,月秀,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⑨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⑩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片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的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去年秋天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小题1】根据第④到⑦段内容,分别概括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1)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
(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题3】作者对仙人掌的感情从开始的_______到震撼,从酸楚到_______。(用文中词语填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灯火

文 猛

①照亮我人生第一声啼哭的灯火是煤油灯,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乡村。

②那时的煤油灯是父亲亲手制作的,在一个墨水瓶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再用薄铁皮卷一个小筒,筒中装着棉花捻成的灯芯,一盏煤油灯就制作完成。后来,家里有了多余的钱,开始从供销社买回工厂制作出来的煤油灯。有铁做的灯盏,灯盏里竖着棉花制成的灯芯,旁边横着铁丝扭成的旋钮,带动灯芯里面的小齿轮调节灯芯的长短,进而调节房内的灯光。灯盏上配有玻璃罩,可以遮风挡雨。

③我家兄弟多,又都是读书的年纪,是费油的大户,村代销店供应给家里的煤油总是不够用。于是,我们吃饭时就改用桐油灯、菜油灯。油灯也会开花,油灯开花时,光线就会突然暗下来,母亲就用针挑灯芯。母亲挑着灯花,我们唱着童谣,那是幸福的童年时光。

④乡村也有好一点的灯火,比如马灯。但拥有马灯的家庭并不多,一般是生产队里才有那么两三盏。我家曾有一盏马灯,其实就是升级版的罩子灯,只是玻璃罩子更大,灯芯更粗,灯火更明亮,关键是能够提着走。有的乡村还有汽灯,但是身价昂贵,使用时得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汽灯高挂,灯光明亮晶莹,如同白昼。县里剧团下乡演出,或是家境特别好的人家办喜事,我们才能看到一次点亮的汽灯。

⑤后来,乡村的灯火发生了变化。我不知道别的乡村关于电灯的记忆,我们重庆安溪村第一次看到电灯,是在1975年5月。那是映山红开满山野的季节,县里电影队来到我们村。

⑥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水库边老祠堂院坝上竖起了两根竹竿,竹竿上挂着一方白布,一根竹竿上还挂着一个黑匣子。一阵轰鸣声之后,放映机扁担上那颗亮晶晶的玻璃唰一下亮起来,院坝上一片惊叫。灯光亲抚着每一个人的肌肤,温暖着每一个人的笑容。

⑦那部电影叫《闪闪的红星》。放映结束了,院坝上没有一个人愿意走。

⑧一个叫的灯火种子从此在乡村里种下。把乡村点亮起来,成为大家最渴盼的事情。

⑨1985年5月,又是映山红开遍山野的季节,乡里的小电厂建成了,电线牵到村里,拉进家里,电工把所有线路装好,合上电闸那一刻,村庄一下就亮啦!那是乡村里前所未有的亮堂。大人们在欢笑,小孩子们叽叽喳喳跑到各家各院看灯,村里家家户户都让电灯亮到深夜,大家的心里从来没有这么亮堂过。

⑩乡村走入电灯时代。大家买来打米机、面粉机、脱粒机、粉碎机,让乡里的电站一下叫苦起来。电动机一响,家家的电灯就一闪一闪的,成为南瓜花,后来电站干脆改成隔天供电。

⑪从乡村灯火到乡村灯光的彻底飞跃,是在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那一年。我们的长岭乡升级为长岭镇,镇里的电站也并入国家电网,我们乡村的电网改造升级到全国的大电网中。离开家乡多年,我没有亲历那史无前例的工程,但是我知道,我所在的城市和我遥远的乡村,沐浴着同样的电之光。打开电灯,打开电视,我会和乡亲们感受到一样的光明和温暖。

⑫前不久回老家安溪村,村里利用当年建设的安溪水库自然风光,把安溪村打造成安澜谷乡村旅游度假区。乡亲们开起了农家乐,游客可以荡舟湖面,品尝农家美食。乡亲们耕耘着庄稼地,经营着农家乐,大家的心里格外亮堂。

⑬灯亮啦,湖亮啦,山亮啦,心亮啦!这是对乡村灯火时代的彻底告别,这是对乡村灿烂前景的美好展望……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11日第20版)

【小题1】作者通过哪些事写了乡村灯光的变化的?
【小题2】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一个叫“电”的灯火种子从此在乡村里种下。
(2)灯亮啦,湖亮啦,山亮啦,心亮啦!
【小题3】请写出本文的两条线索。
【小题4】“乡村灯火”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雪山下的国庆月夜

鲁珉

①四年前的国庆前夕,为避开“十一黄金周”,我们提前几天就进入了宁蒗到木里的无人区。经过三天的徒步穿越,当我们到达川西亚丁雪山下一个小村子时,正好是“十一”国庆节,农历八月十六。

②向导提前联系了一个叫扎西罗布的藏家。傍晚时分我们到达时,热情的扎西大叔把我们领进一间典型的藏式房屋,非常大的正屋,中间是大大的火炉,原木地板。

③放下重装包,大家开始动手做晚餐。扎西大叔的女儿白玛拉珠有些害羞,我们做饭时她笑呵呵地围着我们,看我们做汉族菜,还用不太流畅的汉语问这问那。经过一番忙碌,各种炒菜、凉拌菜、汤菜,还有饼干之类的食品,堆了满满一大桌子。

④我们热情邀请扎西大叔一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席间,我把从千里之外带的月饼分给大家,说昨天是中秋节,今天是国庆节,我们一同共庆佳节。

⑤扎西大叔咬了口月饼说:“这辈子还没吃过月饼呢。”我问月饼好吃不?他说:“好吃,很好吃。”他边吃边说:“每当国庆时,我们就会在屋前升挂国旗。你看,那红旗在夜里也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⑥他起身从一个超级大的木柜子里搬出一个大壶,笑着说:“一起喝青稞酒,庆祝国庆节。”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地道的自酿青稞酒。那青稞酒虽说有40多度,但入口好,感觉不到有那样高的度数。大家说笑着,互相敬酒,在雪山下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国庆夜晚。

⑦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扎西大叔一家是藏族,向导是普米族,马夫是纳西族,湖南驴友是土家族,四川驴友是彝族。大家一起说着,笑着,喝着一杯杯清甜可口的青稞酒,藏家房屋里充满着别样的喜庆。

⑧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此时,月光从藏家房屋的窗户透了进来,形成道道明亮的线条,把藏式房屋映照得格外美丽,似乎正散发着远古的幽香。透过窗户,还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下的夜空里随风飘扬。

⑨高原的天空湛蓝湛蓝,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着,丝丝白云时扰时离,犹如一幅古画。远处的亚丁夏洛多吉雪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宛如一场梦幻。或许,在极度亮丽的月色下,悠长的情愫会悄悄地生长成对静美雪山夜空的无限依恋。

⑩这时,同行的驴友都出来了,仰望着湛蓝的星空,不知谁大声说,我们唱首歌吧,唱《我爱你,中国》!大家立马附和。顷刻,雪山下响起高亢的歌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⑪月夜里,秋风起,天高云淡。抬眼望去,雪域高原下的祖国山河美丽妖娆。

⑫那年以后,每年的国庆节假期,我都是背起背包,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伟大与壮丽。或许,只有繁荣富强、稳定和谐的社会,才可以让人们以这种自由美好的心,来欣赏祖国的奇峻雄伟与壮丽美好。

【小题1】请你给文章的第①段前写一段话,将本文的记叙顺序改为倒叙。(不少于60字)
【小题2】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小题3】请对第⑨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深刻的含义,请你简要谈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