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基础知识综合 困难0.15 引用3 组卷341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故宫午门展厅展出。学校以此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以下是同学们完成的研学记录,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小题1】历史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敦煌介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世界中看敦煌

“敦,大也;煌,盛也。”位于河西走廊深处的敦煌,是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是文化荟萃的国际都会。敦煌这个名字,折射了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的繁盛景象。①要用色彩和形象来表现中国数千年的浩瀚历史,②敦煌无疑是最美丽、最动人的一页,而莫高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在敦煌交融的璀璨结晶。无数画师与工匠一凿一斧、一笔一画创造出这个绵亘两公里,惊心动魄、伟大瑰丽的莫高窟画廊。鸟虫鱼兽、净土梵音、人间万象,跃然壁上。一千多年间艺术的流传及演变,在这里纤毫毕现。敦煌文化,当之无愧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的标本。中国与世界,成就一个人类文明的敦煌。


(1)一位同学对加点字注音和字义作出如下判断,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枢纽”在这里指交通的关键地点,应读为“shū niǔ”。
B.“荟萃”在这里指各地文化聚集,应读为“huì cuì”。
C.“绵亘”在这里指连续之意,应读为“mián gèn”。
D.“纤毫”在这里指极其细微,应读为“qiān háo”。
(2)根据文意,在文中①②两处分别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不仅   ②而且                       B. ①如果 ②那么
C. ①既       ②又                           D. ①或许 ②或许
【小题2】一位同学为“莫高窟飞天”拟写了解说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莫高窟赏飞天

在整个敦煌艺术中,敦煌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几乎窟窟有飞天。飞天们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凭借飘曳的衣裙和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姿态舒展豪迈,潇洒自如,给观赏者一种摆脱重力,飘然飞升的感觉,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内涵。飞天的造型和姿态都是通过线条向观赏者传达【甲】飞天轮廓的勾画流畅婉转,连绵不断,通过长短描绘飞天飞行的姿态,灵动自然,还通过干湿浓淡,营造虚虚实实的画面感,从而表达出空间的层次结构。笔墨线条鳞次栉比,充满音乐的韵动感。楚楚动人的宫娥舞女粉笔丹青,重彩平涂,丝带在云蒸霞蔚中飘动,从而使得整个画面轻盈灵动。飞天造型变化多样,有击鼓弹琴、有挽篮浣花、有散花飞舞【乙】或凭虚御风、或俯仰直冲、或翱翔盘旋,形态不拘一格敦煌飞天是人类文明的艺术宝库,是世界壁画史上的一绝,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1)结合文段内容,请你帮该同学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
A. 【甲】。   【乙】 ,                       B. 【甲】: 【乙】 、
C. 【甲】:   【乙】                       D. 【甲】。 【乙】 、
(2)结合解说词的内容,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超然物外            B. 鳞次栉比        C.云蒸霞蔚          D.不拘一格
(3)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__________   
(4)同学们准备为研学记录的封面“敦煌”选择一种字体,请你结合研学内容,从以下字体中选出合适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甲】(怀素)                                     【乙】(颜真卿)
选择:_______
理由:_______
【小题3】活动最后,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敦煌守望者”的纪录片。请你结合下面的纪录片文案,补充对联,表达对敦煌守护者的敬意。

在传承中守望敦煌

一批又一批热爱敦煌的人,在大漠深处扎下根来,任凭月盈亏,风来回,草木枯又荣。常年在昏暗的斗室里面壁挥毫,耕耘在方寸之间。他们把汗水和激情全部播撒到这滚滚黄沙中,安居大漠深处潜心研究、精心保护。从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常书鸿带着全家辗转到敦煌开始,几十年来,从最初的几十人到如今的上千人,代代接力,薪火相传。刚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樊锦诗驻守敦煌近60年,她对那里的每一寸土,每一棵树,每一方壁画都如此熟悉,莫高窟的历史、洞窟壁画艺术到考古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她都如数家珍。她说:“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她被人们誉为“敦煌的女儿”,她的生命与莫高窟中的飞天一起舞动,一腔赤诚热血从未凉下来。几十年来,一代人故去,一代人变老,一代人成长,还有一代又一代人朝圣而来,弦歌不绝,生生不息。


上联:月盈亏   面壁挥毫   安居大漠
下联:         
2023·北京平谷·二模
知识点:成语和熟语病句辨析与修改标点符号对联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近期,同学们将完成《立体描摹家乡之美》项目。为将工作做得更好,首先开展借鉴优秀作品的学习交流,然后再实践。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

(一)视角选择

系列卫星数字融合短视频《“瞰①•北京”——一座城市的发展密码》,以高清卫星影像为基础,通过动画图像、数据图表和文字解说等,全景式呈现北京在城市发展、文化建设、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每集三四分钟的视频在海内外媒体平台上播放后取得良好响。

短视频第4集《跟着大鸨(bǎo)游北京》,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危飞行鸟类“大鸨”拟人化,以其第一人称视展开叙述。观众跟随其“北京行”的足迹,真切感受到北京的自然之美,以及北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在第8集《Hello!北京》中,呈现一条程序代码的拟人化形象,并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自己的故事——从卫星发射程序到人工智能智慧大脑,从无人驾驶的传感器到手术机器人的机臂,这条代码穿梭在北京代表性的科创成果之中,充分展现出北京这座科创之城在科创自主性和国际话语权中的提升蝶变


(注:①瞰kàn,从高处往下看,俯视。)
【小题1】同学们对文中加点字的形、音、义判断有分歧,你认为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返,是动词,即“回”。文中应改为“反”,“反响”指公众的反应、回响。
B.濒,bīn。文中意思是紧靠水边,“濒危”,指物种将灭绝。
C.角,即夹角。文中“视角”即由物体两端射出的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
D.械,jiè。机械臂,意思是能代替人手臂做某些动作的机械装置。
【小题2】有同学不清楚“蝶变”之义。查资料得知,“蝶”是蝴蝶的简称,蝴蝶生命经历了幼虫、蛹和成虫阶段,故有成语“破茧成蝶”。你认为上文中“蝶变”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产量升级的变化B.发展趋势的变化
C.形式样态的变化D.明显超越的变化
【小题3】下面是同学们的一些思考认识,你认为内容理解和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短视频对卫星数据的创新性应用,俯瞰视角着力修建出新鲜、别样的城市面貌。
B.“卫星数据+短视频”一改人们日常视觉经验,以崭新视角传播城市形象,效果很好。
C.以濒危鸟类“大鸨”为视角,通过它的讲述彰显生态文明建设成就,颇具典型意义。
D.视频以拟人化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利于不同文化群体对信息内容产生兴趣,形成认同。

(二)维度选择

①张世强——北京民俗专家,开展讲座,以声音为线索带领听众共同[甲]寻根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之音,讲述古今传承的人文情怀,通过广播音频的独有特质,展示出人物鲜活、故事生动、有史可依的北京中轴线精彩内容。②“冰糖葫芦——”“硬面饽饽——”悠长的回音将人拉回到烟火气息浓厚的老北京。③雨燕的叫声、驼铃的声音,天坛、太庙、社稷坛里松柏滔滔的声音以及钟鼓楼的暮鼓晨钟——这些都是中轴线上独有的声响。

短视频《声入北京》中,雁栖湖的雁鸣声、大兴机场飞机起飞及地下轨道交通的轰鸣声、与“双奥之城”有关的多种语言的欢呼声和呐喊声等众多声音元素,成为人们了解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一条听觉通道。④编辑者之所以如此重视听觉维度,与声音相较于视觉的感知优势相关——当我们细“听”北京的各种声音元素时,仿若[乙]步入在北京城市街头,会产生置身其中般令人愉悦的“叠加感”,受众在通感状态中立体描摹出自己心目中的北京城市形象。

【小题4】有同学不清楚文中四处破折号的作用,你认为下面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①句破折号表示注释,即解释张世强的身份是一位对北京民俗有丰富知识的专家。
B.②句破折号表示声音暂时停顿,然后反复,这样老北京小商贩的叫卖声才能接续传响。
C.③句破折号表示对止文总结,即所列举的诸多声音都代表着北京中轴线地域特点。
D.④句破折号表示后文是对前一句的解说,使声音的“感知优势”内容更具体明确。
【小题5】同学们觉得文中[甲][乙]两处词语使用不恰当,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恰当的一项(     
A.[甲]寻访       [乙]步行B.[甲]追寻       [乙]散步
C.[甲]探索       [乙]徒步D.[甲]探寻       [乙]漫步

(三)笔法选择

青绿山水画是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我国现代画家何海霞,将青绿山水工笔画法与水墨笔意融为一体,其画作表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充满强烈的自豪感,笔力浑厚,风格大气磅礴而不失秀丽。其以长城为主体的画作《东方巨龙》,墨色交织,青绿描摹,泥金勾染,山脉层层叠叠,山间雾气翻涌,云蒸霞蔚,苍劲壮美的长城如巨龙般风雨飘摇,整幅作品气势恢宏,让无数人感叹:太壮观!

【小题6】有同学质疑文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存在问题。你认为上文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气磅礴B.云蒸霞蔚C.风雨飘摇D.气势恢宏

第二部分项目实践

(一)宣传标语

【小题7】同学们为此项目策划海报并拟写宣传标语——推开时代之窗,描摹家乡之美。请你用正楷或行楷字体将标语内容抄写在右侧竖排版的方格内。

(二)主题歌词

【小题8】同学们想为《立体描摹家乡之美》项目拟写主题歌词,以突出此项目的价值。下面是歌词开头,请你在横线处补写两句歌词,要求:衔接恰当且句式整齐。
请到我的家乡来,这里美好处处在。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汉字很奇妙也很有趣,充满生活气息,亦不乏哲学意味,可见先人造字之煞费苦心,别具匠心。譬如,中藏了个字。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争名争利,每天争得疲惫不堪,争得头破血流,受困于眼花缭乱的名利场,教他如何能静下来?但还有另外内容的争,争(hán)养,争境界,争格局。这些争则大都是在静态中进行的。可以通过静静地学习、积(diàn),默默地内省、觉悟,悄悄地磨炼、升华,来达到争的目的。

三国大将吕蒙下能人众多,他自己却被嘲有勇无谋,于是就目不窥园,手不释卷,后来学问大增,令人刮目相看。民国时,沈尹默的字曾被陈独秀嘲笑其俗在骨,他也没有自惭形,而是回去静心反思,苦练多年,终成一代书法巨擘,让人不可轻()。

静是相对的,争是绝对的。争的最高境界是不争之争,其实也就是静中之争。

静中争的高人皆是如此,平时不显山露水,不喧嚣浮躁,表面平静,但专注于目标,心中可能有万丈波澜,气势如虹;

人生在世,只静不争是懦夫,只争不静是汉,皆不可取。唯有争中有静、静中有争,二者相得益彰,人生才能气象万千,精彩纷呈。

相反,一个骄狂闹腾的人,看似气势汹汹,咄咄逼人,实则腹中空空,胸无点墨。

如何做到静中之争呢,那就要一意孤行,全力以赴,排除各种杂念,心无旁,聚精会神,这时,心静专一,不受干扰,才可能一击而中,一争而胜。

【小题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huī)下B.汉(mǎnɡ)C.自惭形(huì)D.心无旁(wū)
【小题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hán                 积diàn                  轻qù
【小题3】文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疲惫不堪B.眼花缭乱C.相得益彰D.一意孤行
【小题4】选文中五个句子,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A.①⑤②④③B.②④①⑤③C.②④③①⑤D.①⑤③②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