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7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吾)于堂左洁一室,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清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扶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


【注】①泊如:淡泊无欲望。②甫:才、刚。③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④帙(zhì):原意是包书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⑤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⑥烂漫:坦率自然貌。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烨然若神人
(2)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3)惟内子时映市窥余,得始进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从师也                                 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
B.于堂左洁一室,书斋                    中轩敞者
C.假诸人后见也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呵责
D.中有足乐者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B.【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
C.【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
D.【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潜心读书的形象。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②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
【小题5】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3·山东临沂·二模
知识点:宋濂(1310-1381)文言文阅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好然以和。喜超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

(选自欧阳修《送杨宾序》,有删减))


注:①宫声数引:几首乐曲。宫,与下文中的“羽”同为古代五音之一。②写: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④剑浦:今福建南平。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多疾        当余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B.南方少医药     蹴尔与之(《鱼我所欲也》)
C.予有幽忧之疾 未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D.尉于剑浦        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2)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小题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忽 然 变 之 急 者 凄 然 以 促 缓 者 舒 然 以 和
【小题4】甲、乙两文同为赠序,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劝勉他人,两篇赠序劝勉的目的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①持沃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乙】

夜绩

《汉·食货志》云:“冬民既入妇人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服虔注谓:“每日又得半夜,为四十五日也。”然则农之宵尔索绹,儒之短檠夜诵,岂可少哉?

胡澹庵书从子维宁曰:“古之君子,学欲其日益,善欲其日,德欲其日起,身欲其日省,体欲其日强,行欲其日见,心欲其日休,道欲其日章,以为未也。又曰:日知其所亡,日见其所不见,一日不使其躬怠焉。其爱日如是矣,犹以为未也。夜者,日之余也,吾必继晷焉;灯必,薪必然,膏必焚,烛必秉,蜡必濡,萤必照……呜呼!如此,极矣。然而君子人曰:终夜不寝,必如孔子;鸡鸣而起,必如大舜;坐以待旦,必如周公。然则何时而已耶?范宁曰:‘君子之为学也,没身而已矣。’”

(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①夜绩:晚上纺麻织布;②服虔:东汉著名学者。③檠:灯。
【小题3】【乙】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冬A民B既入C妇人相从D夜绩E女工F一月得G四十五日
【小题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胡澹庵书从子维宁曰 将以所思
B.善欲其日   万钟于我何
C.其爱日如是矣 不为外人道也
D.灯必故人不独其亲
【小题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知其所亡,日见其所不见,一日不使其躬怠焉。
【小题6】【甲】【乙】两则虽然内容不同,但都能给青少年在求学方面以诸多启迪。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节选自欧阳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余幼时即______       
(2)不敢稍______
3)由参知政事守邓州_______
4天下之乐而乐也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遇其叱咄      夜昏怠
B.不敢出一言复    辄水沃面
C.每假借于藏书家   弗
D.范仲淹二岁孤    啖粥
【小题3】用“/”给文中划线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小题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小题5】甲、乙两文主人公共同点是_______;乙文写了范仲淹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说明他是个_________的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