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基础知识综合 困难0.15 引用1 组卷537
初一年级学生会开展以“致敬山河守护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活动策划,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


宣传部的同学负责制作“致敬革命先辈,传承红色火种”宣传展板,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

火红的五月,是一首英雄的史诗;五月的日历,书写着而不舍的奋斗。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五卅惨案”纪念日,犹如一座座丰碑。五月以劳动者的节日启幕,预示着一切因奋斗而美丽,锄挥汗投入热火朝天的耕耘才会有丰厚的收获。“五四”的风雷、“五卅”的狂斓,如同一首首反帝反封建的战歌,宣告看一个民族的觉醒。在这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无数仁人志士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掀开了争取自由解放的新篇章。

五月的光荣,须用我们绚烂的青春续写。先辈的教诲历历在目:“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肩上的使命激励我们昂首阔步,勇往直前。我们坚信,青春之光在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中会更加夺目!

【小题1】在审读资料的过程中,小华对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读音和书写有疑问,请帮他找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锲”字的意思是“坚持”,应读“qiè”。
B.“荷”字的意思是“扛着”,应读“hé”。
C.“狂斓”应写为“狂澜”,“澜”字的意思是“波浪”。
D.“不懈奋斗”应写为“不泄奋斗”,“泄”字的意思是“泄露”。
【小题2】你查阅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热火朝天B.可歌可泣C.历历在目D.勇往直前

活动二


学习部的同学负责编辑“致敬航天英雄;逐梦广袤苍穹”的宣传手册。下面是同学们编辑的文字稿。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一首《东方红》乐曲响彻神州,震动世界,中国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纪元。

五十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航天精神也在载人航天等工程中得到丰富。无数航天工作者在铭记与传承中逐梦、圆梦。迄今为止,我国已成功发射各类航天器500多个。一箭三星、太空行走、“嫦娥”奔月、“长五”飞天……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跨越离不开航天精神的坚定支撑【甲】离不开几代航天人、几十万航天大军的不断探索与顽强拼搏。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他们的风雨兼程。航天三大精神【乙】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必将代代相传,激励着中国航天人不断创造新的高度。

首个中国航天日以“航天梦,中国梦”为主题,自设立以来,有关部门已开展“开放日”“科普周”等系列科普活动。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以“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为主题,预计将开展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繁荣学术、培养航天下一代的一系列活动,向全社会宣传航天精神,激发全民的探索热情。

          ,是中国航天日的目标和愿景。中国航天将向着星辰大海昂首迈进,图新思变,续写辉煌。

【小题3】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你以为正确的一项是(     
A.【甲】分号【乙】冒号B.【甲】逗号【乙】破折号
C.【甲】逗号【乙】冒号D.【甲】分号【乙】破折号
【小题4】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激发全民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热情
②铭记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历史
③传承航天三大精神
A.②③①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②③
【小题5】中国古籍中记载了许多与飞行有关的神话、传说和绘画,这对于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同学们在手册中收录了一张名为“嫦娥奔月”的邮票,版面中“嫦娥”两字采用篆书书写,请你结合书体特点和邮票内容说说收录这张邮票的理由。
   

活动三


组织部的同学负责组织“传承英烈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演讲与朗诵汇报展示活动。
下面是同学们撰写的发言稿。

清明时节,我们缅怀追思英烈,为的是重温红色历史,牢记英烈遗志,传承英烈精神。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烈者,军之剑,国之干,民族之魂。方志敏、夏明翰、张思德……中华大地到处都有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凯歌以行的英风浩气。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都是一次砺初心、担使命、催征程的庄严洗礼。英烈的事迹启示我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勇毅前行,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担当新时代的使命。

前人肇始,后继不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不断焕发学习的热情,凝聚拼搏奋进的力量,传承英烈的精神在新征程中,通过我们明确目标、只争朝夕,将英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小题6】小彦在设计演讲活动的背板图时,需要一副表达礼敬先烈、慎终追远之意的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将下联补充完整,推荐给小彦。
清泉流泪怀先烈,____含情____英灵。
【小题7】小彦认为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帮他改正。
【小题8】为参加朗诵活动,小彦创作了一首表达对英烈敬仰并传承其精神的小诗,最后一句没有想好,请你请仿照格式,帮她将诗歌补充完整。

你看锦绣江河,

那些岁月铭记了勇者。

风雨之后,千万次坚信过的

黎明从此来了!

英雄的身影,

是猎猎风旗,插遍祖国的大地;

英雄的故事,

是铿锵音符,谱成豪迈的壮歌;

英雄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9】下面是小彦设计的小诗的诵读脚本,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看”要稍作停顿,引出对英雄的赞美,引起读者注意。
B.“千万次”要重读,突出强调英雄的信仰和对民族解放的重要意义,表达由衷的敬佩,要读得低沉平缓。
C.“猎猎风旗”“铿锵音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英雄铁骨铮铮、一往无前的形象,要读得高亢有力。
22-23七年级下·北京·期中
知识点:词语标点符号仿写、续写、补写句子图文转换根据拼音写汉字常见易错字衔接与排序字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金风送爽,秋阳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它为何叫重阳节呢?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重阳节拥有很多独特的风俗,古时候,人们每到重阳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赏饮菊花酒,以求免灾呈祥。在宋代作家孟元老的笔记《东京梦华录》里,就生动记载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繁华热闹的重阳景象:“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籽、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惟开宝寺、仁王寺有狮子会。诸僧皆坐狮子上,作法事讲说,游人最盛___________透过这些文字,宋朝重阳节多姿多彩的习俗如画卷般在眼前次第展开,令人眼花liáo

(二)

时代走到今天,重阳节已被定义为老人节。但在古代,重阳节是个象征着团圆的节日。诗人们亦多在诗中流露出思乡感怀的情绪,其中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抒情小诗写得虽朴素,但千百年来成了游子思乡最传神的表达,人们在作客他乡时读这首诗,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力量。“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文人们的笔下,重阳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寄托情感___________传承文化和返璞归真的情感表达。

(三)

《采桑子·重阳》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

词中所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在书写上,又以草书挥就,恣态横生,快意纵笔,笔力,更使词境锦上添花。

这首词的遣词用字非常大气,比如“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极有刚健劲道之美。

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这首词将红军为理想而奋斗的风采镌刻于文学史之上,将永远为人们带来力量。

(四)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隐退。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星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一如大火星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就是祭祀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小题1】下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眼花瞭乱 镌(juān)刻B.眼花缭乱 镌(juàn)刻
C.眼花瞭乱 镌(juàn)刻D.眼花缭乱 镌(juān)刻
【小题2】更适合填入材料(三)横线处的词为(     
A.①抑扬顿挫 ②摧枯拉朽B.①入木三分 ②振聋发聩
C.①抑扬顿挫 ②振聋发聩D.①入木三分 ②摧枯拉朽
【小题3】最适合填入材料(一)与材料(二)横线处的标点是(     
A.。”   B.。”   C.”。   D.”。   
【小题4】根据材料,下列诗词内容与重阳节习俗无关的一项是(     
A.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
B.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
C.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孟浩然)
D.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
【小题5】根据材料(一),下列古人中最有可能看见《东京梦华录》所描述重阳景象的一位是(     
A.郦道元B.苏轼C.崔颢D.吴均
【小题6】根据材料(三),下列哪幅书法作品出自毛泽东之手(     
A.B.C.D.
【小题7】根据材料,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为(     
A.因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将九月初九命名为“重阳”。
B.重阳节常激起古人思乡感怀的情绪。
C.重阳节的来源与先民祭祀“大火”的迎火仪式有关。
D.江南部分地区重阳祭灶的习俗为我们了解古代的祭仪情形提供了一些信息。
【文段】

①袁枚作诗以“性灵说”为主张,认为诗直抒心灵,表达真意,这一主张也融合到了饮食中:他认为在烹饪之前要了解食材、尊重物性,注意食材间的搭配和时间把握;他反对铺张浪费,提出“肴佳原不在钱多”,食材之美更在于;他将人文主义引入饮食,宣扬“物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他强调烹饪理论的重要性,以为中国烹法完全依厨人经验不利于传承,为了给后世食客厨人树立典范,又煞费苦心撰写出了《随园食单》这部南北美食集大成之作,再一次为中华美食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纪元。

②《随园食单》之前,中国历代亦不乏饮食著作,但关于制法的记述,如《食经》《烧尾宴食单》之类甚至流于“报菜名”。宋元以后,饮食著作中记述的烹饪方法逐渐明晰,但亦停留在“形而下”的层次。而《随园食单》则完成了饮食文化从经验向理论的最终蜕变。如“须知单”“戒单”中梳理了物性、作料、洗刷、调剂、搭配、火候、器具、上菜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上菜须知”中的“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等,都是对中国千年烹饪经验一次开创性的总结与编排。

③在袁枚和他的《随园食单》之后,中国饮食文化在“形而上”的饮食思想文化层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之后的百余年里,帮口菜渐渐发达,“四大菜系”“八大菜系”逐渐成形。直到清朝国门被坚船利炮强行打开时,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依然能够自信地写下:“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小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小题2】《现代汉语词典》中“成”的主要义项有:①完成,成功;②成全;③成果,成就;④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下列对文中加点词“集大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精力,整理完成集体的成果。
B.集中大家的力量,成全大家的愿望。
C.集中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D.收集各种材料,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很多成果。
【小题3】《随园食单》完成了饮食文化从经验向理论的最终蜕变。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生活经验与人生哲理相互印证的一项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