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60

【甲】

苏堤清明即事

【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乙】

扬州清明

【明】张岱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规妆藻野,袨服川。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一切好事之徒,无不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

(节选自《陶庵梦忆》,有删减)


【注】③展墓:扫墓。②袨(xuàn)服:华美的衣服。③缛(rù):繁密的彩饰,这里作动词用,解释为“像繁密的彩饰一样布满”。④高阜(fù):高山。⑤阮(ruǎn):一种弦乐器。⑥横披:长条形的横幅。⑦西方美人:出自《诗经》“云谁之思。西方美人”,表达出对圣明君主的企盼,对故国的思念。⑧盱(xū):瞪大眼睛直视。
【小题1】从甲诗的“______”字和乙文中的“______”字看出清明这一天出城的人非常多。
【小题2】借助以下方法和例句,完成表格。

方法

例句

解释加点字词

借助课内积累可谓善学者矣(1)(     )
借助常用成语老少(2)无不(     )
借助相邻字词劈阮(3)劈阮(     )
借助课内积累九十(4)舒长三十里焉(     )

【小题3】本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鲜活的“清明扬州图”,请展开想象,分别描述划横线句子的画面。
(1)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
(2)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
【小题4】为了更好地传播“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扬扬和州州设计了“清明”宣传海报(见下图),其中还需增加对清明习俗的介绍,请你根据以上诗文内容简要概括。
   
【小题5】对于扬州清明之景,作者如何评价?请结合下句加点字,进行分析。
余所见者,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足比拟。
【小题6】甲诗和乙文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2023·江苏扬州·一模
知识点:张岱(1597-1679)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参廖、辨才:人名。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普宁、寿圣院:寺名。惠因涧:山涧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     )
(2)湖中焉得有此人!(     )
(3)余强饮三大而别(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3】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住西湖/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云与山与水/选贤
C.憩龙井亭/行者休D.明日还/见渔人,大惊
【小题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小题5】【甲】【乙】两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

[甲]过江诸人,每至美日,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万山载雪,明月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雪》)

[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注释】①藉卉:坐在草地上。②周侯:即周顗(yǐ)。下文的“王丞相”即王导,东晋元帝继位后任丞相,辅佐晋室。③戮:合,并。④苍头: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同“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相邀新亭   (       )     (2)明月(       )   (3)云归而岩穴(       )
【小题2】用“/”给甲文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当 共 戮 力 王 室 克 复 神 州 何 至 作 楚 囚 相 对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波浪线句的意思。
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
【小题4】由于印刷问题,乙文中“”处的汉字已模糊不清。语文老师为此提供了以下两个选项,请你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A.洌                         B.冽
【小题5】三段选文在写景叙事中,分别传达出王导、张岱、欧阳修独特的情感。你最欣赏哪一位?请结合内容阐明理由。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独往/湖心亭看雪
C.拉/余同饮D.莫说相公/痴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毳衣炉火(拿)B.湖中人鸟声俱(消失)
C.湖中焉得有此人(更加)D.余强饮三大白别(但是,表转折)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湖中人鸟声俱绝”从正面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
B.第二段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了雪后西湖之最清新雅致的特点,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勾勒了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C.第四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全文文笔简练,叙事、写景、抒情相交融,文情荡漾。文章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小题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5】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痴”字含义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