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小画
夏商
①标题用“父亲的小画”还是“爸爸的小画”,我踌躇许久。“父亲”这个词威仪,有距离感。“爸爸”这个词亲切,有灶火气。可这个中等身材的男人,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扮演的是“父亲”的角色。
②年轻时的父亲曾是一名沿海海员,当时来说,海员收入还算比较高,可因为要赡养家人,大部分给了祖母,造房子时东拼西凑借了1700块钱,父母还了整整8年。在当时贫穷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理
③家里经济情况好转一些后,做两三个小菜来一瓶特加饭是他最惬意的时光,这时他的面部表情是放松的,取下了“父亲”的外壳,成了和蔼的爸爸。就像我小时候,他结束几个月的航行,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祖母家把我接回浦东。我们从南码头过江,上岸不远处有个小饭馆,他永远点老三样:一碟锅贴、一盆炒猪肝、一盆勾了芡的素什锦,叫一瓶啤酒,给我叫一瓶橘子水。面对面坐着,这是记忆中最温暖的父子时光。
④这样的时光,直到他晚年才逐渐重温。
⑤后来他得了一场大病,确诊的时候,我绷不住哭了。所幸手术很成功。为了空气质量好一些,父母把房子从浦东置换到松江。
⑥两年前的一天,爸爸有点儿腼腆地拿出一本塑料夹,全是他临摹的画。用钢笔画的,可以看出铅笔勾的草稿,有些是黑白素描,有些上了色。他说是瞎画的,临的。
⑦他把“临的”两个字说得很轻,好像有点儿心虚,却目光灼灼地看着我。
⑧我不吭声。拿出手机拍了一些,发到微信朋友圈。他看到微信朋友圈里的点赞和留言,笑了。我看着他,像看一个苍老的男孩。
⑨爸爸似乎完全成了一个健康人,每天在小区里健走,腰杆笔直,步伐轻快。他买了很多中医推拿之类的保健书,比如用指肚梳头500次,用搓热的掌心按摩眼眶500次,还有敲打肚子多少次,摩擦手臂大腿多少次,他练得乐此不疲。看他气色一天天好起来,也为他高兴。
⑩运动之余,他更勤奋地画画,也确实越画越好。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古稀之年通过自学能画成这样,他是有天分的,如果年轻时就开始画,应该能成为个不错的画家。虽是临摹画册里的作品,线条和用笔却是流畅的,他笔下那些晚清的小商小贩很是传神,他画的小动物,很是惟妙惟肖,他临写的清明上河图,细节也是精准的。
⑪大病初愈后的他越来越和颜悦色,“爸爸”的时间超过了“父亲”。这让我感受到他的乐观。
⑫从开刀到如今,转眼八年过去了,家里早已不再把他当病人看待,他红光满面,声音洪亮,比大多数老人看起来更健康,无论是体态上,还是精神生活上。可病魔还是来了,病痛再次席卷了他。他却手臂一挥,我不怕,我不管它,我活我的。
⑬我说:“我给你做个小型画展吧,等你以后画了原创,再搞个大型画展。
⑭他拒绝了,觉得临摹的拿不出手。我拍拍他的肩膀,谁说临的不能开画展?我们就是自娱自乐一下呗!他愣了一下,转而灿灿地笑了。我突然意识到,“父亲”的面具下,一直有一个深藏不露的“爸爸”。
⑮我当起了策展人,联系场馆,遴选画作,定制画框……看上去有模有样的。
⑯这不是一个画家的画展,这是一个热爱生命的老人的画展,这是爸爸的画展。
(选文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写出在不同阶段“父亲”的特点。
①年轻时的父亲,
②家里经济情况好转一些后的父亲,
③大病初愈后的父亲,
(2)第②段加点的“隐疾”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下面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后来他得了一场大病,确诊的时候,我绷不住哭了。
②他把“临的”两个字说得很轻,好像有点儿心虚,却目光灼灼地看着我。
(4)第⑧段“我”为什么觉得爸爸像“一个苍老的男孩”?
(5)如何理解⑭段划线句子“‘父亲’的面具下,一直有一个深藏不露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