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3 组卷90

田垄深处

①清明过后,莺飞草长。柳丝翠绿,在暖风里摇摆。枝繁叶茂的红叶石楠树,绽放出一丛丛火焰,在柏油村路两边升腾,氤氲着浓厚的春天气息。我前往浏阳河畔的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

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从车上下来,我朝田垄深处走去。脚下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绵长田埂,好似纤纤如缕的琴弦。

③孔蒲中,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留着小平头。他站在稻田边的土堤上迎接我。看得出来,他已经下地干一阵活儿了,裤脚上沾满泥土。我紧握着老孔的手,感到他手掌粗糙,却很有力。他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④老孔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就回乡跟父亲学种田,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年近六旬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办的家庭农场被电视台报道后产生巨大的社会(     ),引来广泛(     )。孔蒲中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与泥巴打了四十年交道。历经风霜雨雪、虫灾稻病、干旱洪涝,有过土地歉收、温饱不保的苦闷,却终于在农村改革的春潮里,看到了蓬勃的希望。从承包责任田那天开始,他就立志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描画蕴藏在心中多年的致富蓝图。2006年开始,他从自己承包土地种养的经验出发,经过反复实践,逐渐探索出“稻田+生态种养”的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把种稻和养甲鱼、黄鳝、田螺、泥鳅相结合,在田间实现“互惠共生”,种稻也不用施化肥、农药。2014年他在金石村创办家庭农场,一时前来学习参观的农民兄弟络绎不绝。

⑤我们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来到老孔流转的二百六十多亩成片种养田畴。老孔用手摸着他精心设计的铁丝石棉板围挡,对我说,为防止甲鱼从田里爬出来跑走,才设计出这道围挡。不久,他就要在围挡地基上种上丝瓜。长起来的瓜藤爬上围挡,既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还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丝瓜收入。我仔细端详着这一排排稻田围挡,精巧而别致,一直朝前方延伸,装饰着绿树掩映下白墙黑瓦的农舍。乡野也成了一幅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的图画。

⑥看到身边老孔那布满皱纹的前额,我知道他是怎样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怎样默默地耕耘这片土地。一家五口,要种养收储、加工销售近三百亩地的农产品,该有多少辛劳的付出?

⑦我站在田垄深处,透过眼前的围挡,朝远处望去,稻田宽敞的田埂上,又新栽了一排排桃树。老孔说:“这个春节,不能外出,就寻思干点啥,就在田埂上栽了上千株桃树。两年后桃树长大了,既可以为水田甲鱼遮光,还可以增加收入。”“真有你的!”我从心底佩服老孔。他有泥土那样(       )的自信,有稻子那样(     )的情怀。我仿佛听到一个亲切响亮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⑧时近中午,天空变得格外澄碧,没有一丝云彩。远处飞来一群白鹭,落在稻田里。望着这群白鹭,我想象着这样一幅画面:田里长稻,水中养鱼,陌上结桃,堤边种菜,屋前栽花。这不就是老孔梦中都在描绘的稻田花园吗?

(选文有改动)

【小题1】.本文主要写我到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请根据访问行踪及活动用简洁的词语填空。
前往田垄→A___→田畴畅谈→田垄望桃→B____
【小题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注     影响     厚重     饱满B.影响     关注     厚重     饱满
C.关注     影响     饱满     厚重D.影响     关注     饱满     厚重
【小题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
【小题4】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③段中描写外貌的句子,简要概括“老孔”的形象特点。
【小题5】从全文看,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结合该段内容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20-21七年级下·安徽宿州·期末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老的新娘

叶文韬

①五店市朝北大厝开门的动响,高亢而嘹亮,像唢呐的调子,我仿佛沉浸在一段娶亲的音乐里。燕尾脊、红砖墙、石头窗、木隔扇,在泉州这样的房子零星可见,儿时居住的老屋大抵也是这样子的。

②堂族娶亲时,小小的我背靠着老屋的红砖墙,听着一阕阕的民间音乐,看着新娘子盖着红头纱,遮着红雨伞,跨过炭火盆,被迎进老屋大厅。阿嬷说,这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后来的我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总有很多的不解,像这寒冬的寒冷笼罩周身。

③朝北大厝,始建于1935年,是旅菲华侨的宅子。这是一座励志的房子。20世纪初,穷困的晋江人庄朝北下南洋,做苦力,打杂工,爱拼敢赢,成为一代富商后,汇款建设了这个宅子。如今它成了五店市民俗馆,跨过朝北大厝的门槛,阿嬷带着孙女做饭的灶台邻着阿公会客话仙(聊天)的大厅,蜡像生动再现了上世纪闽南人的女主内男主外的生活场景。游客们津津乐道,而我安安静静地站成蜡像,一会儿是灶台边烧柴的小姑娘,一会儿像会客厅的阿公。

④儿时的经历使然,我一直深信,我和五店市是有缘分的!在路上走着走着,远远地望见燕尾脊羞答答地钻出树缝间,就是一个喜悦,情不自禁地走入这片古建筑森林。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130多栋特色建筑像浮游在时代洪流中的怀古舰队,这便是我对五店市的粗浅印象。

⑤唐朝开元年间,蔡姓七世孙五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五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渐渐地,五店市成了青阳的别称。我抚摸宅邸窗框上镌刻的花鸟和砖木上装饰的浮雕,倾听先贤慈孝友恭”“一心为善的振耳家声。蔡氏家庙、庄氏家庙、朝北大厝、天官第……古老的楼群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每栋房屋都是一个储存往事的芯片。朝北楼大房里的眠床、妆奁、皮箱还有那对刚刚入洞房的新人,撩拨了我儿时的记忆。

⑥他们说,张开的红伞是满满的一个圆,寓意婚姻圆满;他们说,繁体字,有五个人,寓意多子多孙,人丁兴旺;他们还说,新娘出嫁的时候撑红伞是开枝伞(散)叶的意思。这些或许是阿嬷那一句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的诠释,儿时的不解,冰消雪融。

⑦从五间饮食店到全国百强县,门前斑驳沧桑的石板路收藏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和庄朝北先生一样的一代代晋江人缔造的晋江经验。这里是晋江人不褪色的集体记忆。

⑧“建筑也是富有生命的东西,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是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也是人们的共同记忆和身份凭据。当我随采风团来到五店市时,夕阳的光线偶尔会穿透云层,顺着屋檐铺开,折射在石板路上,古老房子轻纱垂笼,宛如新娘,开枝散叶出数百万晋江人,她是多少晋江人心中古老的新娘

⑨五店市的老屋大多坐南朝北,他们说,这是取青阳山势,汲天地精华,而我更相信这是对衣冠南渡的深情回望,致敬心中的北方。凝望庭前的花可以倾听春天来临的脚步声,穿梭在建筑群里是在寻找先人留给我们那种暖融融的感动。站在屋檐下,如同站在裙裾边仰望祖母,祥和而温暖。

⑩“我们应该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让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个性,让中国建筑长一张‘中国脸’。在城市中心保存这片古老的建筑,他们说,是为了留住乡愁。可是,怎样定义乡愁?许你出走千年,回望我宛如新娘!这是我心中的乡愁,也是我对五店市的终极领悟。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五店市朝北大厝开门的动响,是为了引出“我”对堂族娶亲场景的回忆。
B.文章第八段语言优美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建筑的生命力。
C.作者先写儿时对娶亲民俗的疑问,后写长大后解决了疑问,使文章前后呼应。
D.对五店市的老屋为何坐南朝北,作者有独特的感悟,这也是其心中的“乡愁”。
【小题2】作者为何称朝北大厝是一座“励志”的房子?请简要概括。
【小题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在路上走着走着,远远地望见燕尾脊羞答答地钻出树缝间,就是一个喜悦,情不自禁地走入这片古建筑森林。(赏析加点词语)
(2)古老的楼群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每栋房屋都是一个储存往事的芯片。(赏析句子)
【小题4】第八段中写“古老房子轻纱垂笼,宛如新娘”,句中的“新娘”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
【小题5】文章最后一段写道:“这是我心中的乡愁,也是我对五店市的终极领悟。”谈谈你对作者“心中的乡愁”和“终极领悟”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血染的丰碑(节选)

①半山翠竹半山松,七分留在岸陆,三分________在海中。竹山门雄赳赳耸峙在浙江舟山的定海城南。

②竹山门,你是祖国东方的一座海上大门。那三总兵纪念塔,就是你门楼上高耸入云的旗杆。你面对浩淼太平洋,身后绵延着富庶的锦乡江南,像伟岸的哨兵扼守在东海通往大陆的黄金水道上。

③竹山门是我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一座血染的大门。一个半世纪前鸦片战争关键性一仗——第二次定海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

④中午时,他发觉各处炮声渐渐稀落下去,意识到凶多吉少。俄顷,哨探接连来报,方阵地都已失守。派去大营求援的信使,这时竟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他感到这已是最后关头,决定以死报国。这时,占领竹山门的英军山洪般朝土城涌下来,葛云飞急令炮手开炮,可城上炮位都是面向大海固定住的,炮手奋力搬扳仍纹丝不动。情急之下,葛云飞上前掇抱炮身,猛一发力,竟将这大铁疙瘩转了个向,随即便操炮发射,一直打到炮身红透,无法再打。这时英军已冲至跟前,大炮用不上了,他纵身跳上城头,一声大喝:

⑤“好汉子,快跟我杀贼去!”

⑥城上仅有的200名守军,各持快刀,发一声“杀”!像阵旋风跟着葛云飞,勇猛地冲入十倍于自己的敌群!

⑦竹山门下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厮杀。刀光剑影,兵刃相击,铮铮然响成一片。冲在最前面的葛云飞见迎面上来个手举绿旗的英军头目,喝一声:“逆贼终污吾刀!”手起刀落,连人带旗杆一劈两段。由于用力过猛,快刀断成两截。他忙从腰间抽出两把佩刀,挥舞着一路杀将过去,一直杀上竹山门。这时从崖上纵身跳下一英军小头目,手举长刀,照着他脸劈来。葛云飞举刀一拨,小头目的长刀从右边呼的劈过,削去他半张脸,他竟浑然不觉。小头目见葛云飞只剩着半个血淋淋的面孔,仍豪气不减,挥刀直取自己,惊骇得都傻愣了。这时一旁又窜出一个敌兵,对着葛云飞后背放了一枪。子弹从他后背射进,前胸穿出,留下一个血洞,顿时血涌如注。国上来的英军用长枪朝他身上疯狂乱戳。葛云飞身中40余枪,浑身血染,仍倚崖屹立在竹山门上,须发怒张,一目如炬,双手紧握着两把佩刀,仿佛继续在抗击着侵略军!

⑧血战六昼夜的定海战役就这样悲壮失败了。这是鸦片战争中敌我双方参战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交火时间最长、伤亡也最惨重的一次战役。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同日殉国,麾下5800名守军无一变节投降。将士捐躯,忠魂昭昭。至今竹山门上,仍然到处是一座座阵亡的无名将士合葬墓。

⑨竹山门啊,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

【小题1】为第①段横线选择词语:________
A.留B.扎C.插D.处
【小题2】第②段画线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多个修饰语,联系前后文,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⑦段画线句主要是对葛云飞__________的描写,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
【小题4】课文原题为《竹山门》,编者将其改为《血染的丰碑》,你更喜欢哪一个题目?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夜听九寨

沉石

大多数人都曾是白天看九寨沟的,步入其境,会欣赏到那嵌入山水之间的多彩美景,尤其是那五彩石、孔雀蓝、魔幻般的池畔,还有那春分和仲秋时节被风浸染的山林,叶片的色彩宛如画笔,为那里的山水涂上大自然生命的色彩并赋予九寨沟神奇天堂之美名……

初秋早晨,当我步入九寨,把阳光与色彩收进眼帘之后,忽然产生另一种好奇的想法,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

九寨的夜很纯净,虽说只有半弦清月挂在山尖,但夜的浓度仿佛过滤了似的,黑静中带着丝丝透明的蓝梦,在寨与寨之间、山与山丛中、湖与湖的彼岸飘浮着一种夜色情绪。此时,泉击石盘的声音愈来愈响,当你贴近礁盘,俯身侧耳时,一种神奇的声响穿过石盘发出的声音,然后由喷发的水珠同时打在翠竹林里,像散落的珍珠声,形成了主声音与次声音合奏的共鸣,传递给夜空的是山的神圣,水的经典。“这是一出泉水,带动的是多音的组合!”我闭着眼睛在感悟,“水是有生命的!”

“听说,金海湖是海拔最高的山脉之湖,山与水有洞洞相连的秘密?”我指着海拔3 300多米的山峰,问旅游局的老朋友甘巴。

“那里是最原始的山洞,当年林场的工人曾进去过,谁也没有走到头。”甘巴担心地说,“光靠我这手电筒是无法走进山洞的。”

我笑了,带着一丝无所畏惧的神色:“山洞里只要有泉,单凭声音就会找到洞与洞之间的路。”

“你真的要进洞?”甘巴急了,“就是白天进去都很困难。”

“没有探险,哪来的收获!”我说,“要想写出真正的九寨神奇,一定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走进山洞里探幽,寻找的是泉的源头。夜里的山洞格外单纯,泉的声音在洞间回旋着,既清脆又响亮,宛如在悬崖礁盘上滴下翡翠,颗颗沁人耳畔。我屏住呼吸,透过洞内水珠闪烁的点点星光,聆听着来自泉水发出的响声,用心在寻觅着那最天然的泉之声。洞内的山盘与礁砂形成了九寨独特的地貌,泉涌出石间,并融入沙棘沉淀之后,形成了地质的钙化,水与水流出的是一种绿色的诗意。

蓦然,在我的头顶传来一阵轰鸣的水流声,像是一泻千里的瀑布巨响震耳欲聋,我惊讶地仰头望着,黑压压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这水声来自海拔之巅,据说远古的人发现这个洞后就没出来。”甘巴说得很认真。

我凭着水声的方向,钻着一个个洞口,翻越着一个个起伏的山脉狭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脚是在沿着水系攀登,在洞的某一个磐凹处,总会有泛着泉眼的水流,静谧之中能听到泉的吟唱。“你听,在这里唱歌,有一种神奇的回声,并且传得非常远。”甘巴说着,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神奇的九寨》。他唱的每一个音符都穿透了泉水与山石,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音箱里,真实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奇妙的魅力。一曲过后,我在洞的夹层中寻觅到了真正的水源头。“快来看,我的左侧是一道水线!”我大声嚷道。

水线在夜色中闪现着一道道别致的亮丽,而且能辉映着整个山洞,是从高原飞流直下的瀑布,唱着歌从远古走来,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这是洞中的小瀑布,真正的大瀑布还在高原深处。”甘巴说这话时,我已经明白了九寨水源的含义。我无须再去寻觅,已经用心触摸到了水的神经,泉的甘甜。

当我走出九寨山洞时,站在一处最原始的崖石边眺望,眼前的九寨已经沉浸在一片茫茫的夜雾之中,东方的晨曦仿佛穿透雾纱,射出了绚丽斑斓的霞光。此时,我被迎面飘舞的晨雾缭绕,在夜与晨的交织中,再一次听到了那散发着馨香的泉水声……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在“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扑”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2】根据你的体会,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唱着歌从远古走来,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小题3】作者浓墨重彩,详写夜探九寨山洞,是要突出什么?
【小题4】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