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蓝围巾

肖复兴

①不知为什么,最近一些日子总想起那条蓝围巾。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把它弄丢的了。只记得,那时候,我在北大荒,收到这条蓝围巾,打开包裹,抖落出来一看,足有一米四长,逶迤在炕上,拖到地上,像一条蓝色的蛇,明显是一条女式的圈巾。心里想,我妈也真是的,怎么买了一条女式的围中。尽管是纯毛的,花了20元,我还是把它丢到一旁,一天也没有戴过。那时候,20元对于一般家庭不是一笔小数字。父亲退休后,每月的工资只有42元,也就是说,这条围中花了父亲近一半的工资。

②我妈是在王府井百货大楼买的这条蓝围巾。一辈子从来没有藏过围巾,甚至连一件毛线织的任何衣物都没有穿戴过的我妈,哪里懂得围巾的品种,起码是要分男女的。她只想买最长最厚最贵的,认为那样才是最好,最能抵挡北大荒的风寒。

③买好围巾,正好有一位我们队上的北京知青,从北大荒回家探亲。我写信时告诉家里,如果围巾买好,就让他帮我带回北大荒。在信的末尾,我写上了这位知青家里的地址。他家离我家不远,也在前门附近的一条胡同里。但是,我只重视了知青身份的相同,却忽略了他家与我家的不同。我家只是普通人家,我父亲只是税务局的一个小职员,住在一个大杂院两间窄小的东房里。他家以前是一个资本家,住一个独门独户的小四合院,虽然经过了文革中的抄家,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户人家的气势并未完全消失。我和我妈都以为是举手之劳的事情,竟然到了那个四合院里,成为了令人皱眉头的恼人的事情。因为我妈按照地扯把围巾给人家送去的时候,人家没让,说是孩子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行李包里放不下了。

④怪我妈除了围巾还买了点儿六必居的咸菜,包好,夹在围巾里。可能是人家嫌沉。我妈这样对我说。

⑤我说是,你让人家带围巾就带围巾,干嘛还非要带咸菜。我这样附和着我妈的话说,是想安慰她。人家没有带给我那条蓝围巾,其实,并不是因为咸菜。

⑥那天,我们队上的那位知青没在家,我妈见到的是他妈。他妈根本没有让我妈进屋,只是在院子里说了几句话,就把我妈打发回来了。

⑦我妈虽然出身贫寒,又没有文化,但看人多了,也知道眉眼高低,尽管经过文化大革命,不讲究穿戴了,但从人家讲究的衣服、白嫩的皮肤和飘忽的眼神,也看得出来,人家是在嫌弃自己呢。我妈听完人家这番话后,把围巾和咸菜包裹好,说了句那就不麻烦你了,便离开了那个小四合院。

⑧那天,是腊月天,天寒地冻。而我妈是缠足,抱着围巾和咸菜,踩着小脚,一步步走到他们的那个小四合院的。那天的情景,总让我觉得像是电影《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没让乡下来的亲戚进屋,也是冷漠地让人家站在风雪之中的院子里。那天,我妈没有回家,直接到了邮局。因为包围巾和咸菜的包上,有我父亲写的我的名字和地址,妈就求别人按照上面的字写在包裹单上,把围巾和咸菜寄给了我。

⑨这件事,一直到我妈去世之后,听我弟弟讲,才知道全部真实的过程。那一年,我弟弟从青海探亲回北京,他一个同事的妈妈带着十几斤香肠到我家,让我弟弟帮助带回青海,我弟弟面有难色,他自己这么多东西,这十几斤香肠不轻呢,便想只带其中一部分,让我妈给拦下了。等人家走后,我妈对我弟弟说,都知道你们青海那里一年四季难得有肉吃,人家才会让你带这么多,人家让你带,是对你的信任,别伤人家的心。然后,我妈对弟弟说了让人家帮我带那条蓝围巾被拒的事情。

⑩在我妈的一生中,蓝围巾只是一件小事。不知为什么,却总让我想起。在一个还有出身地位和财富不对等的社会里,人和人之间,不平等是存在的,不经意之间对于他人自尊的伤害是存在的。我们努力要去做的是,居高不自矜,位卑不屈辱,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要有最起码的尊重,而努力避免不经意的伤害。

⑪我只是在想起那条蓝围巾时候想,如果在收到我妈寄给我那条蓝围巾的当时,知道了事情的真实原委,也许,我会好好珍惜那条蓝围巾,而不至于让它那么轻易丢失。但也没准儿,那时还年轻,年轻时的心,没有经历过世事沧桑,很多事情不会真正明白。

【小题1】母亲为了给“我”寄蓝围巾经历了怎样的心酸?请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简要概括。
【小题2】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她只想买贵的,认为那样才是好,能抵挡北大荒的风寒。
【小题3】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小题4】文末说“……很多事情不会真正明白”,作者不明白的是什么?
2019·河北保定·二模
知识点:散文肖复兴(1947- )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老屋祭

记忆里老房子比我的年纪还大。听奶奶说,老房子是民国时期建的。房子是土坯的,只有房子的地基是砖垒成的,是那种古绿古绿的砖。因为久经风雨,红色的瓦砾上稀稀疏疏地长了些茅草,微风一吹,草绿色的种子四处飘散,来年的时候,又会是芳草萋萋   

老屋的门是暗绿色的,屋门上的几块玻璃,有的已经破了半边。屋顶覆以苇子编成的席子,椽子很黑,黑的油光发亮,因为日久天长,烟熏缭绕,有的地方甚至能滴下油来。屋子很小,即使是白天,屋里的光线也很暗。窗框是木头做的,纸糊的窗棂被风一吹沙沙作响。窗户外面是一颗老枣树,记不清它的年纪了,反正自打我记事起,这棵枣树就年年结出累累硕果。

小时候老屋是我快乐的源泉。夜深人静的夜晚,昏黄色的光晕顿时洒满了小屋,细细的火苗伴着些许的黑烟,袅袅地飘向屋顶。每每这时,父亲总是喜欢点上一支廉价的香烟,坐在小桌旁,深深地吸上一口,然后惬意地吐出缭绕的烟气。橘红色的灯光,照着他古铜色的脸颊,额头上密密的皱纹一道一道的舒展开来,每每此时,我便觉得也许那时便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屋里的摆设极其简单,外屋中央摆着一张八仙桌和两张老式的藤椅,因为有些年头了,上面的漆掉了许多,斑驳陆离的表面上有些细碎的小坑,上面沾满了油渍和灰尘。里屋摆着一张桌子和一个长方形大柜子,据说是母亲的随嫁品,木质很好,用了这么多年还完好无损。柜子里除了放衣服,还有一些好吃的东西,小时候因为馋,常常偷偷地掀开柜子拿东西吃。  

到了金秋八九月间,红彤彤的枣子便挂满了树梢间,犹如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红宝石镶嵌在硕大的树冠上。每年这个季节,便是我们兄妹三个最快乐的日子。每天放学回家,我就蹭蹭地爬上树,站在树杈上,抓一把红枣塞进嘴里,醉人的香甜嗖的一下从嘴里甜到心里,继而传遍整个神经末梢。妹妹够不着,便仰着脖子在树底下等我晃一下枝头,然后噼里啪啦的下起枣子雨,妹妹提着小竹篮,一边吃,一边捡,那种情形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感动。   

东边的院墙很矮,隔壁院子里长着一棵老槐树,夏天的时候,槐花穿过矮矮的院墙,小小的院落里便飘满了槐花的香味,抓一把槐花放在嘴里,又香又甜,回味无穷,直到现在还一直陶醉童年时代的槐花香里。   

  父亲早早地盖上了新房,搬离了老房子,住进了新家。一有空的时候,父亲就常回老房子转悠。还经常拾掇拾掇这里,再拾掇拾掇那里,房子漏雨了他就爬上房顶盖盖塑料布,土墙掉皮了就再泥泥。过年的时候,我回了趟老家,到承载着我儿时的梦想的老房子里转了转,看了看。因为很久没有住人了,院子里长满了荒草,门前的那棵老枣树已经没有了踪影,地上依稀还能看见几片枯萎凌乱的枣树叶。土坯垒成的院墙终于倒了,只留下南面一段孤零零的门楼,还有那扇写着“忠”字的黑漆漆的大门……残留的白色窗棂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我给父亲说,老屋的院墙倒了,父亲听了嘴角动了动,没有说话。但是,久久的沉默和那一声重重的叹息,让我的心酸酸的。

                                                                                  (作者:李汉荣,有删改)

【小题1】作者说:“小时候老屋是我快乐的源泉。”细读全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哪些与老屋有关的“快乐的”记忆。
【小题2】细读文中划线句,完成相关题目。
(1)选择一个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因为久经风雨,红色的瓦砾上稀稀疏疏地长了些茅草,微风一吹,草绿色的种子四处飘散,来年的时候,又会是芳草萋萋。
(2)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的作用。
一有空的时候,父亲就常回老房子转悠。还经常拾掇拾掇这里,再拾掇拾掇那里,房子漏雨了他就爬上房顶盖盖塑料布,土墙掉皮了就再泥泥
【小题3】下面这段话是从原文里抽出来的,有人认为应该放在文章开头,有人认为应该放在文章结尾,你的观点呢?请写出简要的理由。
老屋的院墙终于倒了,唯有两扇黑漆漆的大门和几间残破的土坯房还矗立在那里,还有一些憔悴的记忆留在风中……
【小题4】细读全文,结合链接材料,探究作者写《老屋祭》的意义。
[链接材料] 李汉荣在散文《老屋》的结尾这样写:星光下,我遥看着老屋,心里升起一种深长的敬畏——它像一座静穆的庙宇,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的故事……
阅读《行道树》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

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④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小题1】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小题2】文中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语句是哪句?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小题3】“行道树”象征现实生活中的哪一种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燕子来时

王琪

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③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④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于此,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⑤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⑥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⑦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小题1】文章第②段说:“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请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小题2】文章的描写对象是“燕子”,为什么在第③自然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田陌、阳光、绿叶、花朵?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
【小题3】文章第④段刻画了一幅“群燕舞空”的图景,请用两个词语加以概括。
【小题4】文章第⑦自然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