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说和做(节选)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了,跟着的是。这不再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了就。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10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小题1】第③段中的“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你怎样理解?
【小题2】选文第⑪段中划横线句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小题3】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你是如何看待的?结合本文与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21七年级下·广东广州·期中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合欢树(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③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④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⑤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⑥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⑦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⑧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⑨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⑩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⑪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小题1】请你阅读选文,理清文章思路,完成以下填空。
十岁,我作文拿第一;母亲年轻好看、聪明活泼。
二十岁,我双腿残疾,一心想写小说,想死;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岁,我;_____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你文中加点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根据上下文解释其意思。
够呛_______________       虔诚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你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
她倒总能找来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小题4】请你说说第⑪段中作者为什么觉得“悲伤也成享受”。
【小题5】本文和《秋天的怀念》都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你分别写出合欢树和菊花的象征意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生命叫高贵

①我的指尖触摸着那张照片,嘴角弯起了小小的弧度。照片上的她是纯蓝色的,身体周围散发着朦胧而冷清的光亮,体态婀娜,形状和章鱼很相似,但多了一份柔美,像被和风吹拂着一样,在水中轻歌曼舞——在拍下这张照片的若干日子里,只要稍有闲暇,我便会拿出来端详回想。

②“你真幸运。”朋友对我说。

③“嗯,是的,她真漂亮。”我朝她莞尔一笑。

④那时的天空灰蒙蒙一片,我原想,怕是不会见到桃花鱼了。因为依照朋友的说法,桃花鱼不是想见便见的——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天气,同样的地点,桃花鱼有时出来,有时不肯露面。就在我长时间悉心等待无果,准备放弃离开之际,桃花鱼在不知不觉中现身了。我无法用词语形容它,譬如曼妙,譬如玉洁冰清,譬如款款深情,没有什么词语比得上这碧波汪洋之中荡漾的她了。

⑤朋友介绍,潭中的桃花鱼像一簇簇飘落的桃花瓣,颜色各异,无头无尾,身体透明,分成四瓣,柔软如绸,好像一把把彩色的降落伞,缓缓地一张一缩,悠悠然飘荡上下。在昭君故里秭归,当地居民纷纷向我们讲述,王昭君的眼泪变化成桃花鱼的故事。相传汉元帝时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入宫前路过距归州不远的一条小溪时,因故土难离,伤心不已,泪流满面,用来擦拭眼泪的香罗帕早已被眼泪浸透,于是她就到溪中洗帕,但当她把香罗帕往水中一放,溪水顿时芳香四溢,一串串伤心的泪珠落到溪水中后,就变成了一群群状如团伞、轻若罗绡、颜色各异的桃花鱼。从那以后,人们就给那条小溪取名“香溪”,归州一带也就有了“桃花鱼”。直到如今这条小溪仍叫香溪,但河中已没有“桃花鱼”了,只有距香溪5公里远的鸭子潭中还存有。

⑥可惜哟,以后在这里就看不见了。朋友无比惋惜地说。我知道,桃花鱼在过完夏天,过完这个秋天之后,它便会万劫不复地奔向死亡。那座因为空前庞大而举世瞩目的大坝,会如期将这条最自由的江套上枷锁。那些铺天盖地倒流而来的巨大漩涡,沿着枯干的江滩反扑回来。桃花鱼当然无法明白,从不涨大水的冬季,一旦涨起大水,注定是她的灭顶之灾。

⑦“政府不会采取措施吗?比如帮它们迁移……”我喃喃道。“那是行不通的,像这种自然生长的桃花鱼,是不会改变它的居所的,一旦改变就会死亡。”“这……”我确实震惊了。我的手中端着养金鱼的玻璃缸,准备装一只回去,而此时我却为自己这种荒唐念头而感到羞愧。

⑧我终于带着不舍离去。

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生命的一隅,她似乎在提醒着我,世间有一种高贵,一种古老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宁愿选择默默死去,也不改变冰清玉洁的秉性;宁可葬身万劫不复的沧浪,也不放弃尊严而随波逐流。

⑩我不知道若干年后,当我再提起“桃花鱼”时,还会不会有人记得它是昭君出塞前在江畔落下的眼泪,而不是把它想象成北冰洋的美人鱼。

桃花鱼在距我最近的地方消失,只剩下我空空追寻的眼睛。

【小题1】朋友说“我”很幸运,体现在哪儿?
【小题2】本文语言于平实中见深情,内涵丰富。请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作用或效果。
潭中的桃花鱼像一簇簇飘落的桃花瓣,颜色各异,无头无尾,身体透明,分成四瓣,柔软如绸,好像一把把彩色的降落伞,缓缓地一张一缩,悠悠然飘荡上下。
【小题3】文章第⑤段中插叙了王昭君的眼泪变化成桃花鱼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小题4】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中“高贵”的理解。
【小题5】巴尔扎克曾说“一个高贵的灵魂是从其所有的举动中透漏出来的的”,我们学过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和鲁迅的《藤野先生》,任选一篇结合文中人物说说她(他)的高贵是什么?体现在哪些举动中?
阅读提示:(1)本文共1745个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左右。(2)阅读下列材料,注意故事情节发展。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沈从文

民国十年,湘西统治者陈渠珍,在保靖地方办了个湘西十三县联合中学校,教师全是由长沙聘请来的,经费由各县分摊,学生由各县选送。

学校前面有个大操场,后边同左侧皆为荒坟同林莽,白日里野狗成群站队在林莽中游行,或各自蹲坐在荒坟头上眺望野景,见人不惊不惧。天阴月黑的夜里,这畜生就把鼻子贴着地面长嗥,招呼同伴,掘挖新坟,争夺死尸咀嚼。与学校小山丘遥遥相对,相去不到半里路另一山丘中凹地,是当地驻军的修械厂,机轮轧轧声音终日不息,试枪处每天可听到机关枪、迫击炮响声。

当时那些青年中学生,除了星期日例假,可以到城里城外一条正衡和小街上买点东西,或爬山下水玩玩,此外就不许无故外山。不读书时他们或在大操场里踢踢球,这游戏新鲜而且活泼,倒很适宜于一群野性中学生。过不久,这游戏且成为一种有传染性的风气,使军部里一些青年官佐也受传染影响了。学生虽不能出门,青年官佐却随时可以来校中赛球。大家又不需要什么规则,只是把一个球各处乱踢,因此参加的人也毫无限制。我那时节在营上并无固定职务,正寄食于一个表兄弟处,白日里常随同号兵过河边去吹号,晚上就蜷伏在军械处一堆旧棉军服上睡觉。有一次被人邀去学校踢球,跟着那些青年学生吼吼嚷嚷满场于奔跑,他们上课去了,我还一个人那么玩下去。学校初办,四周还无围墙,只用有刺铁丝网拦住,什么人把球踢出了界外时,得请野地里看牛牧羊人把球抛过来,不然就得出校门绕路去拾球。自从我一作了这个学校踢球的清客后,爬铁丝网拾球的事便派归给我。我很高兴当着他们面前来作这件事,事虽并不怎么困难,不过那些学生却怕处罚,不敢如此放肆,我的行为于是成为英雄行为了。我因此认识了许多朋友。

朋友中有三个同乡,一个姓杨,本城大地主的独生子。一个姓韩,我的旧上司的儿子。一个姓印,眼睛有点近视。他的父亲曾作过军部参谋长,因此在学校他俨然是个自由人。前两个人都很用心读书,姓印的可算得是个球迷。任何人邀他踢球,他必高兴奉陪,球离他不管多远,他总得赶去踢那么一脚。每到星期天,军营中有人往沿河下游四里的教练营大操场同学兵玩球时,这个人也必参加热闹。大操场里极多牛粪,有一次同人争球,见牛粪也拼命一脚踢去,弄得另一个人全身一塌糊涂。这朋友眼睛不能辨别面前的皮球同牛粪,心地可雪光透明。体力身材皆不如人,倒有个很好的脑子。玩虽玩得厉害,应月考时各种功课皆有极好成绩,性情诙谐而快乐,并且富于应变之才,因此全校一切正当活动少不了他,大家亲昵的称呼他为“印瞎子”,承认他的聪明,同时也断定他会短命。

每到有人说他寿命不永时,他便指定自己的鼻子:“大爷,别损我,我有这条鼻子,活到八十八,也无灾无难!

有一次,几个人在一株大树下言志,讨论到各人将来的事业。姓杨的想办团防,因为作了团总就可以不受人敲诈,倒真是个地主的好打算。姓韩的想作副官长,原因是他爸爸也作过副官长,所谓承先人之业是也。还有想管“常平仓”的,想作县公署第一科长的,想作苗守备官下苗乡去称王作霸的,以及想作徐良、黄天霸,身穿夜行衣,反手接飞镖,以便打富济贫的。

有人询问那个近视眼,想知道他将来准备作什么。

他伸手出去对那个发问人打了个响榧子,“不要小看我印瞎子,我不象你们那么无出息。我要做个伟人!说大话不算数,你们等着瞧吧。看相的王半仙夸奖我这条鼻子是一条龙,赵匡胤黄袍加身,不儿戏!”他说了他的抱负后,转脸向我,用手指着他自己那条鼻子,有点众人不识好汉英雄的神气,“大爷,你瞧,你说老实话,像我这样一条鼻子,送过当铺去,不是也可以当个一千八百吗?”

我忙笑着说:“值得值得!”但因为想起另外一件事,不由得大笑起来了。

另一时他同我过渡,预备往野猪坡大岭上去看乡下人新捕获的大豹子,手中无钱,不能给撑渡船的钱。船快拢岸时他就那么说:“划船的,伍子胥落难的故事,你明白不明白?”

撑渡船的就说:“我明白!”

“你明白很好。你认准我这条鼻子,将来有你的好处。”

那弄船的好像知道是什么事了,却也指着自己鼻子说:“少爷,不带钱不要紧,你也认清我这鼻子!”

“我认得,我认得,不会忘记。这是朱砂鼻子,按相书说主酒食,你一天能喝多少?我下次同你来喝个大醉吧。”

弄船的大约也很得意自己那条鼻子,听人提到它便很妩媚的微笑了。那鼻子,简直透红得像条刚从饭锅里捞出的香肠!

(选自《湘行散记》节选)

【小题1】下列不属于印瞎子爱惜鼻子的原因是( )
A.他认为这个鼻子可以让他无灾无难,活到八十八岁。
B.看相的王半仙夸奖他的鼻子是一条龙,说他日后能做个伟人。
C.他觉得他的鼻子透红得像刚从饭锅里捞出来的香肠。
D.他认为认准他的鼻子的人会有好处。
【小题2】下列关于印瞎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力身材皆不如人,但脑子好使。B.性情诙谐快乐,具有应变之才。
C.迷信且有抱负。D.酒量很好,和弄渡船的喝了个大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