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8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卖油翁

[宋]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文】

卖蒜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但微_____________   (2)但手熟_____________   (3)老人鼓腹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久而不去                 而揶揄之
B.公亦此自矜                 拳打砖墙
C.乃取一葫芦置          老人自缚
D.以杓酌油沥之             老人徐负蒜而归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2)叟能如是乎?
【小题4】甲文中的陈尧咨和乙文中的杨二性格特征有什么相似之处?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20-21七年级下·广东广州·期中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袁枚(1716-1798)寓言神话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休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吾之乐尔。”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
(2)野芳而幽香(         )
(3)伛偻提携(         )
(4)颓然乎其间者(          )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小题3】下列各种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不在酒/目似暝,暇甚
B.岂不为六一乎/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C.吾知名之不可逃/汝心之
D.聊以吾之乐尔/必先苦其心
【小题4】用三条“/”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吾 家 藏 书 一 万 卷 集 录 三 代 以 来 金 石 遗 文 一 千 卷 有 琴 一 张 有 棋 一 局
【小题5】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分别记述了作者在滁州时与民同乐、在颍州时由琴棋书酒带来的快乐。
B.(乙)文与以叙事为主的人物传记全然不同,通过对“五物”“六一”的叙述,借以描写欧阳修晚年的心态与生活情趣,名为传,实为一篇优美的散文。
C.由“六一居士”名字的由来可以看出欧阳修寄情琴书、淡泊名利的志趣。
D.(甲)文介绍“醉翁亭”名字的由来时,采取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充满情趣和快乐。
【小题6】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滁皆山也(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3)幽芳而荫乔木(                )          (4)遂书以其亭焉(                 )
【小题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小题4】【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 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③便:安逸、安适。
【小题1】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 政 宽 简 而 事 不 弛 废 何 也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凡历       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
B.纵为宽       人多书假余
C.而民受其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D.宽而不扰       桃核修狭者为之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小题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