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诗歌鉴赏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1-22七年级下·云南普洱·期末
知识点:李白(701-762)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选出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里的山与水,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充分表现出诗人内心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喜悦之情。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写出了诗人由川入楚,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B.领联描写,诗人用一个“随”字把“山”与“野”联结在一起,用“入”字把“江”与“荒”联结在一起。“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入”字则带着强烈的楔入感。
C.颈联运用了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般的云彩衬托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
D.尾联抒情,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