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是陋室    斯:
②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③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④子居九夷   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21-22七年级下·云南普洱·期末
知识点:刘禹锡(772-842)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惟吾德
②无案牍之形:
③可爱者甚
④陶后有闻:
(3)翻译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4)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的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B.《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句从交往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5)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何陋轩记》,有删节)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同“伸”,伸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龙则                    灵:_______
(2)因之曰“何陋”       名: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小题3】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两处)
昔 孔 子 欲 居 九 夷
【小题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小题5】【甲】【乙】两文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阐明了“陋室不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