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试题。

梦里几度南瓜花

何春燕

①常在梦里,梦见了一蓬蓬的绿,还有那一蓬蓬的花。花好,大且黄,像一只只吹响的喇叭。这该是祖父种下的南瓜花吧。

②祖父在世时,最喜欢种南瓜。

③每到春天,祖父不放过房前屋后,地头田垄任何一个角落。刨个坑,撒把稻草灰,扔下两粒籽。过不多久,几根胖胖的绿芽,就笑呵呵地探出了头。

④等到南瓜长出了藤蔓,叶片儿比我的巴掌还大,祖父就担着粪筐捡了牛粪,细心地培在南瓜篼下。这时的南瓜,铆足了劲儿疯长,粗壮的藤蔓想到哪爬到哪,似一个率性贪玩的孩子。

⑤到了夏天,阳光甚好,暖暖的。碧波荡漾的南瓜开花了,顺着藤蔓,噼里啪啦,一路开了去。硕大的黄花,张着一脸的欢笑,躲在草丛里捉迷藏。这时,可以看到蜜蜂,还有粉蝶,在里面载歌载舞。田里归来的祖父,篾筐里总有一把艳艳的花黄,是祖父掐回的南瓜花。

⑥做饭时,祖母把掐回的南瓜花洗净,切上几只青椒,用热油锅炒了吃,一道滑溜香艳的菜,丰盛了一桌子的幸福。有时祖母看我馋得慌,就抓把面粉,调匀了,把洗净的南瓜花拖上面糊,放油里炸。我直勾勾地瞅着锅里,看着南瓜花渐渐变成了金黄色,浮在油面。那个香啊,钻到骨头里去。

⑦好像是一眨眼的功夫吧,院角地头就滚满了南瓜,青嫩,圆滚,像可爱的胖娃。祖父很是怜惜,砍了荆棘,罩在小瓜上,生怕猪牛糟蹋了。秋天的阳光是金色的,撒了金子般。转眼,南瓜就金灿灿的了,个个膀圆腰粗,滚了一地。祖父看着欢喜,担了箩筐,把南瓜一个个挑回家。胖墩墩的南瓜,带着憨实的笑,码放在屋角,一屋子阳光的味道。

⑧等了一个好天气,祖父和祖母就忙活开了。把一个个南瓜搬到井台边,洗净。祖母把南瓜一一剖开,切成大块。祖父用刨子,唰唰地刨成薄片,撒在大匾里晒。晒干的南瓜片,用来做香辣的南瓜酱,特馋人。而这个诱人的等待,要慢慢等到寒冬。

⑨而最直接的迫不及待,是从南瓜里掏出的一把把瓜子,那是喷香的诱惑。帮祖母把瓜子洗干净,晒干。我们围在灶台边,看祖母用文火细细地炒,慢慢地烘,口水就咕噜冒出来了。待到瓜子炒香了,祖母就在我们的口袋里一人装上一把。不消多久,我们就嗑完了,直愣地看着桌上祖父下酒的那一把瓜子。这时祖父边笑话我们馋,边一人撮一小撮放在手心。

⑩祖父种下的南瓜,香甜了我们整个童年的记忆。

而今,祖父已过世多年。那蓬勃的绿,那硕大的花,还有那暖暖的香,依旧时常钻进我的梦里,几度花开花落。


(1)阅读全文,概括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⑤段划线句。
硕大的黄花,张着一脸的欢笑,躲在草丛里捉迷藏。
(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21-22七年级下·云南普洱·期末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婆婆让进屋里坐下,然后,喊我倒茶。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老婆子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1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两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这一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风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小题1】文章标题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什么?而实际上是指什么?
【小题2】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在第2段的横线处补写几句描写瞎婆婆外貌的句子。(字数不少于20字)。
【小题3】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布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
(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已夺眶而出。
【小题4】结合文章第3段,说说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小题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养一朵雪花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窖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⑪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⑫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⑬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⑭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⑮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小题1】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2】第⑥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小题3】第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4】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⑥此后,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⑦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⑨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⑩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⑪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时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⑫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⑬再大一点时,我终于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⑭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⑮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怎么办?

⑯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⑰后来,条件好了,我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⑱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⑲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⑳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

㉑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㉒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㉓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请梳理作者回忆的“那年读书时”的事件,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情节“我”的心理或感受
十来岁去别人家串门读“报纸墙”
三年级后恋恋不舍
过年时“我”捡包鞭炮的纸读高兴、温暖
再大一点时满心欢喜
到乡里读书时“我”在被窝里、月光下读书

【小题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小题3】作者在结尾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请你说说句中的“花”指什么以及这句话表达的作者的情感。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

读书之“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那种清新、新鲜、水灵时的生机勃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潜移默化,它能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地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