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春和______   (2)心旷神______
(3)成明霞______   (4)踏危石______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泉上者(《醉翁亭记》)
B.而长烟一空                                 一食尽粟一石(《马说》)
C.不物喜                                全石为底(《小石潭记》)
D.悠然有遗世                                      安知我不知鱼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小题4】填空和解答。
(1)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____________——晚望月孝然祠外——____________——晓起观海门日出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22-23九年级上·江苏宿迁·阶段练习
知识点:范仲淹(989-1052)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注释】①轼:苏轼自称。②总角:指童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物喜(       )
②先生轼言(       )
③是岁登第(       )
子不识范文正公(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小题3】结合【甲】文内容,概括【乙】文中“先生”称范仲淹为“人杰”的原因。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各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增其旧             鸿篇巨             因地
B.前人之述       德才兼             无患
C.暮冥冥            西山             云天
D.不物喜            养德            持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翻译:有时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理解: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主景,以致日星无光,山岳藏形,商旅不前,色调暗沉,渲染悲凉的氛围。
B.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翻译:到了春暖花开、景色明媚之际,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碧绿的荷叶连接天际,一望无边。
理解:写出春风和畅、水天一碧的景象,色调明丽,节奏明快,为下文写迁客骚人欢畅的心情造境。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比天下人忧愁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
理解:这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他认为应超越个人的忧乐,用建功立业来消解贬谪的苦闷忧愁。
【小题3】《水浒传》开篇即写范仲淹出场,寥寥数语塑造出一个心忧天下、为民解难的形象。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为民解难”的追求在范仲淹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募民,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取材于《梦溪笔谈》)


注:①殍殣(piᾰo jìn):饿死的人。②主首:住持僧人。③敖仓:粮仓。④恤:顾及。⑤荒政:应付灾荒采取的赈灾对策。⑥条叙:陈述。⑦晏然:安宁的样子。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②缣(jiān):细绢。③仅:将近。④殁:死。⑤令:善,美好。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物喜(以:因为)B.贵(既:既然)
C.范文正公财好施(轻:看轻)D.衣缣一匹(岁:每年)
【小题2】下列句子如果只断一处,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B.先天下/之忧而忧
C.人/日食米一升D.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小题4】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甲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2)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