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24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热土

宗璞

①弯曲的石径从小山坡上伸延下去,坡上坡下长满了茂密的树林,望去只觉满眼一片浓绿,连身子都染得碧沉沉的。坡底绿草如茵,这里那里,点缀着粉红、淡蓝的小喇叭花。石径穿过草地,又爬上对面的小山坡,消失在绿荫深处。微风掠过这幽深的谷底,清晨芬芳的空气沁人心脾。许久以来,我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隐秘的所在。

②这不是我儿时常来游玩的地方么?对了,那四根白石柱本是藤萝架,曾经开满淡紫色的花朵,宛如一个大的幔帐。记得我和弟弟,还有几个小朋友一起,常在这里跑来跑去捉迷藏。而我们最喜欢的游戏是玩土。小山脚下石径旁,那一块地方土质松软,很像砂土,我们便常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造桥、铺路、挖河……把土盖在手背上拍紧,然后慢慢抽出手来,便形成一个洞,还可以堆起土墙、土房。我们几乎天天要造一座城池呢。

③那正是七七事变后不久,我们几个孩子住在姑母家,因为那时这里是教会学校,可以苟安一时。虽然我们每天只是玩,但在小小的心里也感受到国破的厄运。记得就在这藤萝架下,我给飞蚂蚁咬了一口,哭个不停。弟弟担心地拉着我的手吹着,一个大些的小朋友不耐烦了,说道:这是什么大事,日本兵都打进来了!

他们来抢我们的土地吗?我马上停住了哭,记起了这句大人说过的话。紧接着我就去抚摸我们经常抚摸的泥土,觉得土地是这样的温暖,这样可亲可爱。我恨不得把祖国大地紧紧拥抱在胸怀之间,免得被人抢走。我生长在这里,我爱这树、这山、这泥土……

⑤我不觉坐在石径的最下一阶,抚摸着那绿草遮盖的土地,沉入了遐想。

⑥我想起清华校门内的那条林荫大道,夹道两行槐树。每年夏初,淡淡的槐花香,便预告着要有一批年轻人飞向祖国各地,去建设我们亲爱的祖国。记得我走上工作岗位那年,我们几个同学在那条路上徘徊了多少次!我们讨论怎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丝一缕,来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织造锦绣前程!后来我们全班十一个同学一起写了一份决心书,其中有这样的话:如果有不如意的时候,请不要跺脚吧!脚下的土地,埋藏着烈士的头颅,浸染着烈士鲜血。我们没有权利惊扰他们,我们只有义务在他们为之献身的土地,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记得在大礼堂宣读这份决心书时,会场是那样安静,气氛是那样激动和热烈,每个年轻的心都充满着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会后,我走出礼堂,看到门前一片草坪,我又一次想拥抱祖国的土地。我要用每一分力量,使祖国的土地更温暖……

⑦下放劳动时,我亲耳听到一个公社书记也说了类似的话:我们脚下的土地非比寻常,不要跺脚。在村中住下了,我才知道确实有热土这两个字。我的房东大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是积极分子。她常说,这附近十几个村庄,多少里地,每一寸都有她的脚印。连那桑干涸的水波纹,都让我踩平了。她的儿子没有大枪高就参了军,50年代末期在张家口地委工作,多次来信请娘去住。我就坐在大门前小凳上给老人家念过几次这样的信。大娘每次听过,总要怔怔地望着村外那一片果树林。村子居高临下,越过那一片雪白的花海,可以望见花林外面的桑干河,闪着亮光,正在滔滔流去。热土难离呵!大娘每次都喃喃地说,热土难离!

⑧热土难离!我们的泪水、血汗灌溉着它,怎能不热!我们的骨殖身体营养着它,怎能不热!因为我们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在这里寄托着青年时代的梦想,我们还要永远安息在这里。因为这是我们的,我们自己的,我们自己的祖国的土地。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③段中“苟安一时”是指七七事变后,我们住在姑母家里躲避战乱。
B.第④段中“恨不得”“紧紧拥抱”展现出我对可能失去祖国土地的害怕,急切想要保护它。
C.第⑥段中“拥抱祖国的土地”表达了即将毕业的我对学校的不舍之情。
D.“不要跺脚”在文中出现两次,体现了同学们和公社书记对土地的珍惜与热爱。
【小题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常说,这附近十几个村庄,多少里地,每一寸都有她的脚印。“连那桑干涸的水波纹,都让我踩平了。”
【小题3】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大娘此刻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对文题“热土”的理解。
20-21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

树神

①三爷爷受人尊崇,不完全因为年龄。当然,如果论年纪,他是后湾村最大的。后湾村(长寿)的老人不少,都彷徨在84岁的“坎”上;三爷爷九十有二,身体仍然硬朗,他除了缺落几颗牙,面颊稍往里陷外,鹤发童颜,看上去真有点仙风道骨的样子。

②他的辈分也是最高的。

③但这都不是他受人敬重的全部理由。

④三爷爷没学过医,也没访奇方异术,却能治多种疑难杂症,他年轻时有过奇遇,一位化斋的老和尚路过后湾,见他乐善好施,便带他回山庙传授了一个秘方,专治跌打损伤。

⑤秘方其实不秘,大家都知道就一味草药,即寄生在樟树枝干上一种类似苔藓的植物,俗名骨碎草,但别人不清楚药引,更不懂推、拽、按、捺等手法。所以方圆几十里,有人伤筋动骨、脱臼骨折,多求于三爷爷。

⑥三爷爷的正骨方法,比医院动手术、打石膏更省事、更实效。也可能因为,三爷爷接诊不收费,这是老和尚交待的,他从未违背。不过,有样东西三爷爷来者不拒,就是挂在堂前密密麻麻的各种锦旗。

⑦也有人事后销声匿迹,三爷爷也不计较。

⑧只要患者找上门,三爷爷总是仔细检查,一阵拔拉牵引,再用捣药罐捣烂新鲜的骨碎草,敷在疾处,喂下药引,轻伤者三天痊愈,重伤者十天半月也有明显好转。

⑨诚然,骨碎草也是关键,它生长的地方不同,药效绝然不同。骨碎草只生长在樟树上,樟树大凡也会寄生骨碎草。后湾四周有成片成片的樟树,唯村口一棵大樟树上的骨碎草最神效。

⑩这是一棵古樟,树龄逾千年,主干需四人合抱,虬枝曲而舒展,叶绿茂密,覆盖面积几近两亩,气势磅礴雄伟。正因为该树古老苍劲,村民历来都信奉它为神树,树底下原来还有一座土地庙,供奉“社公”的牌位,有人患重病,或家禽出现瘟疫,就去大树底下献贡品、挂彩幡、烧香放鞭炮,据说每次都会逢凶化吉。

⑪三爷爷肯定相信法力无边,他也认为自己治病一定有神灵相助。至于是树神显灵,还是社公保佑,就不得而知了。谁又说得清楚呢?何况,这里的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后湾村距新城区两里地,早列入统筹规划,村外成片的樟树被命名为森林公园,土地庙迁走了,古樟底下砌了一个偌大的花台,周围铺满了草坪,已然是一个特色景点。

⑬后湾村热闹了,休闲的市民,慕名而来的游客,每天络绎不绝、这里零售业也应运而生,古樟旁边搭起了一排小屋,经营各种小吃和纪念品,生意火爆。

⑭其中有家古玩店兼营骨碎草,20元钱一小包,现采现卖,供不应求。店门口竖起一块醒目的招牌:灵丹妙药有备无患!

⑮村里人告诉三爷爷。他一惊,小步跑过去,对者树上的人作揖,一边说:“快下来,快下来!不要糟蹋了这些东西!”

⑯商家并不理睬他。三爷爷也无法,那毕竟是人家的一条财路。

⑰三爷爷到底年纪大了,很少离开家门,即有一日,老城区一位老太太在家摔裂了盆骨,动弹不得、因她患有高血压,医院不敢贸然动手术,儿女就把她抬到了后湾。三爷爷诊视了一下老太太的伤情,觉得不难应付,他从里屋拿出蒙了一层灰尘的捣药罐,让人搬把梯子去村口的古樟底下。

⑱架设梯子前,三爷爷习惯亲自焚香礼拜,仪式虽然简单,那是对树神的敬畏。

古樟依然巍峨,只是树干光滑如镜,看不见一棵骨碎草,三爷爷望树兴叹,无可奈何地掏出几粒丹丸,交给老太太的儿女手上,说:回去用米酒熬水送服,赶紧送你们娘去大医院吧!

(文/戴智生)


(1)作者以“树神”为题目,有什么用意?
(2)三爷爷为什么受人敬重?
(3)请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⑮段中画波浪线句子。
(4)分析⑲段中画直线句子的作用。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瓦屋山行思

杨献平

①2020年,随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团一行再度来到眉山,行游东坡区、丹棱等奇地胜景之后,转道洪雅。于一个早晨,攀登瓦屋山。这是一座桌子一样的山,位于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镇境内,四川盆地西缘大相岭东南麓,为邛崃山峨眉之支脉,与雅安市的荥经县相连。

由洪雅县城进山,正行之间,忽然大雾并小雨。如此的天气,在眉山的大多数地区很常见。天地有好生之德,万物生,物物更替,再生万物,如此循环,永无休止。我们一行到雅女湖岸边,环顾四周,只见裸露的湖边长满了青嫩的绿草,像极了光洁的姑娘头发,美妙而纤柔,一会儿集中散开,一会儿又兀自耸起。这种自然的陈设和铺排,充满诗意,好像仙境中的地毯,再配上两岸山坡根部散落的白色民舍,这种情境,令人想起美好的隐居。

这瓦屋山,若是在北方,肯定是一派刚雄之姿,尽管也会草木葳蕤,但绝不会如此丰饶。在索道上俯瞰,山体陡峭,草木葳蕤,不见岩石与土坡,只有翠鸟的鸣叫,在沟谷和树林之间穿梭,仿佛温柔的响箭,令人心神宁静而又澄明。沿着木板铺排的索道前行,可以看到一些古树,苍苍郁郁,弯曲的和挺拔的,像极了人世间各个不同的人生。有些枝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粗大的根部缠绕的藤蔓上,甚至开着红色的绚丽花朵。我不知它的名字,只觉得,事物之间的相互依附与成就却是匪夷所思,【甲】看起来朽而无用的,却对其他生命来说,是肥沃的生身之地甚至一展风采的疆场。

在山中行走,空气发甜,似乎可以荡涤身心。沿途之间,【乙】偶尔的小风吹过,这轻微的动作,惊动了树叶上的水珠,一颗颗地,如同银子,跳将下来,噗然作响,转瞬又在湿润的土地上无声而灭,好像乌有。远处白雾包裹一切,就连在其中的我们,也都成为这瓦屋山当中的一部分,和这山里的野猪、猴子、大熊猫、牛羚、林麝、黑熊等动物,同样有着休戚与共的生命与精神联系。在一面瀑布前站定,仰望飞流直下,这轰隆隆的声响,仿佛是大山在向所有有灵性的事物进行诉说。

这浩浩之水,竟然来自山顶,真令人难以置信,山顶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水呢,而且不止一处,无休无尽。闭上眼睛,那种持续的砸地的声音,忽然就到了身体里面。古人说,人体本就是一个小的宇宙,那么,我们的肉身之内,当然也会有这样的一些瀑布。到瓦屋山最大的瀑布为兰溪,仰望这总高1055米的巨型瀑布,方才觉得万千事物,不过是稍纵即逝。人世滔滔,不过是后来继往。如此循环往复,无有休止。

自然时常给予我们的灵性与觉悟,向来是了不起的,也都是适宜于所有生命和物质的。下山时候,落日彤红,犹如堆满明亮火星的炉火,余晖照耀的瓦屋山,呈现出一种幽秘与莽苍之色,还有一些难以表述的深邃和丰饶,自在和逍遥。

瓦屋山之自然生态,是一种伟大的收藏与孕育。瓦屋山也是一种无限的敞开,向着所有的动物,当然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人,更向着这个由来已久的世界,乃至徐徐降临的未来。因为,地球是人最好的生存生活场所,也是我们心灵与精神所寄的阆苑仙葩、美境胜地。夜间,再从县城的高处远眺瓦屋山,苍茫之间,庞然之山,巍巍而立。而高处的繁星,似乎飞舞的墨点,使得这山和天空浑然一体,优雅深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理清“所至”】阅读全文,完成以下表格。
游踪观察视角所见景色写作手法
雅女湖岸边(1)________裸露的湖边长满了青嫩的绿草(4)________
(2)________俯瞰山体陡峭,草木葳蕤
瀑布前仰望飞流直下
县城的高处远眺(3)________

【小题2】【品味“所见”】本文语言优美,请从多角度赏析文中【乙】句的语言之美。
偶尔的小风吹过,这轻微的动作,惊动了树叶上的水珠,一颗颗地,如同银子,跳将下来,噗然作响,转瞬又在湿润的土地上无声而灭,好像乌有。
【小题3】【体悟“所感”】凝练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感悟,请说说你对【甲】句中“疆场”一词的理解。
看起来朽而无用的,却对其他生命来说,是肥沃的生身之地甚至一展风采的疆场
【小题4】【关注“文题”】本文原载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大地文心》一书中,原题为《瓦屋山胜境》。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时,改题为《瓦屋山行思》。请说说这样修改的用意。
【小题5】【解读“所思”】文章最后一段中谈到瓦屋山是“一种伟大的收藏与孕育”,也是“一种无限的敞开”。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 脆把它拔了吧,省 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 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 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写出作者对三角构情感情变化的过程。
【小题2】“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为什么?
【小题3】请从描写的角度或修辞手法赏析第8段划线句子。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尾句中“奥秘和潜能”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