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7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翁,舒城人。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以教化为礼殿立石经文,教大行,巴蜀之士比埒齐鲁。又以生民惟食,乃由湔江口疏二水道,灌田二千余顷,民受其赐如李冰,而文翁胜之,故首称蜀首曰李曰文云。

蜀郡太守高昳念文翁为政有法,因礼殿颓圯,遂修饰之,续增一室以祀先圣先贤。又作石室以祀文翁,其治蜀政绩不愧翁云。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十,有删节)


文翁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才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励,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宫童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县皆立学校宫,盖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治蜀数十年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皆文翁之化也。

(选自《蜀中广记》卷四十七,有删节)


①埒:等同,相等。②孝弟、力田: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政以教化为       本:根本B.礼殿立石经文       作:建造
C.亲自       敕:告诫D.文翁治蜀数十年终于蜀       竟:竟然
【小题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因礼殿颓圯,遂修饰之,续增一室以祀先圣先贤。
(2)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县邑吏民见而荣之。
【小题3】文翁从哪些方面治蜀并采取了什么措施?请结合两文简要概括。
2022·四川成都·二模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释】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客______
②监试者______
为郡内忧之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小题4】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监试者的质疑,显示了自己的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甲]

湖上晚归

[宋]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乙]

《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是地水望澄明,皦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山麓多梅,为林和靖放鹤之地。林逋隐居孤山,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常畜双鹤,豢之樊中,每泛小艇,游湖中诸寺,有客来,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逋必棹艇遄,盖以鹤起为客至之验也。临终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张岱《西湖梦寻·孤山》)

[丙]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

(《宋史·林逋传》)

【注释】①红渠:红莲。②诛茅地:引用屈原“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隐逸之地。③同“皎”,明亮。④林和靖,林逋,字君复,北宋诗人,下文的林处士是其别称。⑤遄(chuán):迅速。⑥晦迹:隐居。
【小题1】甲诗中哪些景象使“我”如入蓬莱、瀛洲仙境?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小题2】林逋的《长相思》词中写道:“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这与《湖上晚归》的颈联在写法上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3】根据学习方法提示,解释句中加点词。
文言语句学习方法范例或义项释义
宋真宗征之不义项释义法①接近,趋向。②就任,就职。③参加。④成就。(《古代汉语词典》)(1)选______
何不录以后世成语释义法昭示天下(2)______
就稿,随辄弃之课内迁移法既出,得其船(3)______
且不欲以诗一时词类活用法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4)______

【小题4】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逋必棹艇遄归
B.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逋必棹艇遄归
C.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逋必棹艇遄归
D.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逋必/棹艇遄归
【小题5】“孤山”得名的缘由是什么?请根据乙文内容回答。
【小题6】下面句子中的虚词“乎”有什么表达效果?
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小题7】结合甲乙丙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林逋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