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4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①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本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②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③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④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⑤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声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⑥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它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⑦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⑧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⑨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⑩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⑾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有删改)

【小题1】阅读文章内容,根据提示,概括“我”的童年踪迹和心理活动。
事件心理
勤做笔记证明自己用心学习
(1)(2)
敬畏红字充满敬畏、羡慕和盼望
(3)(4)

【小题2】品味语言。
(1)品析第五段“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声响。”这一段话。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⑦段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小题3】为什么“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
【小题4】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0-21八年级上·浙江丽水·期末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冬天》,回答小题。

冬天

朱自清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下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在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是温暖的。


注释:①砑:这里指用器具碾压银子,使其密实而光亮。②口占:指即兴作诗,不打草稿 ,随口吟诵出来。
【小题1】本文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2】请从不同角度赏析文中第①段和第②段的画线句。
①“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描写角度)
②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修辞角度)
【小题3】如何理解第②段“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
【小题4】文章为什么以“冬天”为题?
【小题5】请你谈一谈,在成长过程中,无论何时想起“心上总是温暖的”经历。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小题1】选文是(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刚出版时名为《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中划线句:“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
【小题3】(1)“我”在背书前想看五猖会的兴奋,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             ,这体现作者                                        的感情。
(2)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忘不了

①时间的小河总是匆匆地流淌着,当我们还沉浸在童年的美梦中时,它已经悄然离去。

②小学六年级那年的美好时光,一页,一页……重复地回忆。

③忘不了恩师黄惠芳老师。

④记得我刚升入六年级的时候,坐在新教室里,看到新的老师,我感到无限的恐惧。(因为没有一个我认识的小朋友)当我正在忐忑时,只见一位慈祥而美丽的老师走上讲台。她,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这让我的心顿时平静下来。在同学们犯错误时,她不用严厉的惩罚,呵斥的教育,而是用耐心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在爱的教育下成长……

⑤伴随着黄老师浓浓的师爱,使我向理想的目标又迈向了坚实的一步。

⑥黄老师:我一定会做一个胸怀大志并脚踏实地的人。

⑦忘不了恩师刘军老师。

⑧刘老师和蔼可亲、幽默风趣。他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好像是一块无形的磁铁,总能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他的声音抑扬顿挫,绘声绘色。他让我们在笑声中学到了知识,在快乐中改正了缺点和不足。我清楚的记得刘老师对我的评价:“一凡:你是一个聪颖懂事的好孩子,我教书十几年了,像你这样才气过人、品质优良的少之又少,当然得益于你会教育的妈妈,为你撑起一片天空的爸爸,我相信,你肯定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期待你精彩的人生故事。”老师的评价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⑨刘老师:我一定会做一个德才兼备并勇于创新的人!

⑩忘不了恩师马溢老师。

⑪马老师朝气蓬勃,美丽时尚,她有着典雅的风度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在她的课堂上是允许“百家争鸣”的。她教会了我们丰富的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守尊严,讲诚信,懂感恩……当我看到马老师写给我的评价时,我那不争气的眼泪一下子模糊了我的视线。“一凡的优秀,是良好的家教与辛勤的付出的结果,六年的酸甜苦辣我能理解,一凡的优秀让我更有信心对教师工作充满热爱,路还很远,一凡加油!”

⑫马老师:我一定会做一个富有责任并敢挑重担的人!

⑬忘不了,那年……

【小题1】请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标点在内不超60个字)
【小题2】请谈谈你对第⑫段划线句的理解。(标点在内不超60个字)
【小题3】读完本文,你会觉得在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老师,请举一个例子,简要说一个他(她)的精彩故事。(标点在内不超120个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