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9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释】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恻(cè):心中悲伤。苟:如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蒙以军中多务(名词,言辞)B.卿今者略(名词,才干)
C.一则其不孤(动词,羡慕)D.童子泣(代词,什么)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小题3】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小题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021·贵州黔东南·一模
知识点:司马光(1019-1086)读书学习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见往事     (          )        (2)即刮目相待(           )
(3)康肃笑而(          )       (4)以杓酌油沥之(          )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涉猎     微颔之
B.大兄何事之晚乎     其发矢十中八九
C.自为大有所益       钱覆其口
D.但涉猎                   世无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尔安敢轻吾射!
【小题4】【甲】文中孙权通过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体现陈康肃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有删改)


【注】①外兄:表兄。②阜:土山。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2)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
(3)取旁舍儿书_____________(4)久之,长安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与“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公亦以此自矜
C.徐以杓酌油沥之D.投以骨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________
【小题4】读过这两个故事后,说说你从吕蒙或元镇身上获得的启示。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 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故知创业之难。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傅说________版筑之间
________则无敌国外患者
③创业与守成________
④困于心________于虑而后作
⑤征与吾共________天下
(3)选出下列画横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国恒亦死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知守成之难
C.傅说举于版筑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
D.征与吾共天下求其能千里也
(4)翻译下面语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6)【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7)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②【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