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9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上下(     ) (2)从武林门而西(     )
(3)得更有此人(     ) (4)取道……石径塘而(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小题3】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20-21九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
知识点:袁宏道(1568-1610)张岱(1597-1679)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甲】【乙】【丙】三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选自《满井游记》)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丙】西湖最盛,为1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2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放尤为奇观。石篑3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应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柳,艳冶极矣。然杭人游西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3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为:是。②岚:雾气。③夕舂:夕阳。

                                                                           (选自《春游西湖》)

【小题1】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放尤为奇观
【小题2】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土_______②泉而者_______③岸芷兰________④竟不忍___
【小题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②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文侧重写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洞庭美景。此情此景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B.【甲】文写初春时节去满井所见所感:山娟水明,杨柳青青;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C.【丙】文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再到断桥至苏堤一带以及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D.【甲】文写景笔法简练,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给人以清新明媚之感,【乙】文多用四字短句,明快有力,景物充满活力,【丙】文写景虚实结合,大多杭州人没有注意到欣赏西湖美景的最佳时间,同时也体现了写景人独到的审美情趣。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小题1】解释下面的加横线字词。
(1)湖中人鸟声俱(            )             
(2)余饮三大白而别(       )
(3)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             
(4)即小舟入湖(             )
(5)已不觉目神醉(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小题3】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4】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B.《湖心亭看雪》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西湖》用生动的比喻写景。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莲花洞

袁宏道

莲花洞之前,居然亭。亭轩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睛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选自《四部丛书》)


【注释】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②须眉:指男子。这里指作者自己。③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④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南屏:在西湖正南岸。⑤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⑥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⑦挽:牵引。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居然亭(        )
(2)亭轩可望(        )
(3)净慈之绝处也(        )
(4)得五丁神将(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B.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C.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D.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2)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
【小题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