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名著阅读 0.15 引用1 组卷170
(一)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小伍同学参加“长征”专题组学习探究。下面是他阅读相关内容做的批注。

目录

内容

批注

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埃德加·斯诺……

……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批注一】这里的“精神”“力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1、第五次围剿

红军终于被迫实行总退却。当时几乎人人都认为完了,认为这是为红军送葬出殡。他们这种估计错误到多么严重的程度,要到几乎两年以后才看得出来,因为那时将要发生一场惊人事件……

【批注二】红军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啊!这种神力使人绝处逢生,从而创造了人类的奇迹。超赞!
2、举国大迁移

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批注三】“无与伦比”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赞远征的丰富多彩,赞红军可歌可泣的精神与力量。
3、大渡河英雄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调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制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

【批注四】作者对敌军的“不想打死”“暗中祈祷”的心理猜测符合事实吗?这可是两军对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啊。
4、过大草地

由于不就没有吃的,红军就不得不为了几头牛羊打仗。毛泽东告诉我,他们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一条人命买头羊”。他们在藏民地里收割青稞,挖掘甜菜和萝卜等蔬菜,据毛泽东说,萝卜大得可以一个“够十五个人吃”。他们就是靠这种微不足道的给养过大草地。毛泽东幽默地对我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

【批注五】“抢”?多么刺眼的一个字,这跟红军一贯践行的“三大纪律”相违背。作者选写这事件到底想表达什么?
第六篇   红星在陕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

同时,小伍同学还略读了《长征》(王树增著),他要在探究时按目录快速检索自己所需的资料,他收集的《长征》目录如下:
第一章   突破重围
1934年10月·贵州甘溪
第九章   残阳如血
1935年2月·娄山关
第二章   绚丽之梦
1931年11月·江西瑞金
第十章   巴山蜀水
1935年3月·川比、湘西与陕南
第三章   十送红军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第十二章   金沙水畔
1935年5月·金沙江
第四章   路在何方
1934年10月·粤北与湘西
第十三章   喜极之泪
1935年6月·四川达维
第五章   山河苍茫
1934年11月·湘西、皖南与豫西
第十四章   黑暗时刻
1935年8月·松潘草地
第五章   橘子红了
1933年11月·湘南
第十五章   北斗高悬
1935年9月·陕南与甘南
第六章   血漫湘江
1934年11月·湘江
第十六章   天高云淡
1935年10月·陕北与川南
第七章   恭贺新年
1935年1月·乌江
第十七章   北上北上
1936年7月·四川甘孜
第八章   夜郎之月
1935年1月·遵义
第十八章   江山多娇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长征路线图】

【小题1】请你结合上题“长征路线图”中列出的一个具体事例,分析【批注一】中提到的“精神”(或“力量”)内涵,并给小伍同学说说全面深入理解这内涵的途径和方法。
【小题2】参考下面“小贴士”内容,请你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帮助小伍同学解决【批注四】(或【批注五】)中提出的疑问。

小贴士

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作者所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以及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与印象。阅读纪实作品,在准确把握作品中的事实后,还要明白作者用事实表达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20-21八年级上·浙江·期中
知识点:《红星照耀中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