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9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相而去(舍弃)B.元方入门不(回头看)
C.又同席读书(品尝)D.管宁、华歆园中锄菜(一起)
【小题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向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小题4】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元方却“入门不顾”,这也算“无礼”之举。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小题5】结合两个选段的内容,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20-21七年级上·浙江杭州·期中
知识点:刘义庆(403-444)日常生活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小稠学习了《世说新语》两则后,补充阅读了书中的其他内容,跟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古文探究活动,请你跟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批注:结尾画线句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含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批注: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往:指嫁出去。②薄:轻视,瞧不起。③说:通“悦”,高兴。④逸少:王羲之,字逸少。⑤乃尔:如此。⑥⑦都是谢氏一族中人。

[丙]

张季鹰辟田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征召。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④羁宦:在异乡做官。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未若柳絮风起(       )     
(2)意不说(       )       
(3)俄而齐王败(       )
【小题2】根据文意,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小题3】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先把乙文的结尾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再参考甲文批注,为该句写批注。
【小题4】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
【小题5】小稠在探究中发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雅量、识鉴等三十六类,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如果要将丙文的故事编入《世说新语》,你会选择编入下列门类中的哪一类?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世说新语》篇类

提示

A.言语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B.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C.雅量深藏不露,见喜不喜,临危不惧
D.识鉴识别时机,鉴别是非,鉴别人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丘去 (舍弃)
B.相而去(舍弃)
C.日中   (期望)
D.元方入门不 (看)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去/顷刻两毙
B.左将军王凝妻也/下车引
C.是无信/学而不思
D.逝如斯夫/知之不如好之者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