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77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慕,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二三子不得。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魔戛:摩擦。
【小题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稍西                      ________                       (2)相而惊               ________
(3)声切切不            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        _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语,愕而顾                      辍耕龚上                                   (《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得出               见渔人,大惊                            (《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                         面山                                      (《愚公移山》)
D.追忆之                                未若柳絮风起                            (《咏雪》)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资料卡:

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宇典》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小题5】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2020·江苏盐城·中考真题
知识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小题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B.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C.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D.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A.渔人甚异       老人引杨氏入山大穴
B.杨氏谢从之     水落石出
C.便             俨然
D.可同处          而知新
【小题3】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小题4】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一)《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B.淫慢则不能精(励:鼓励)
C.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D.其家穿井(及:待,等到)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君子                         因往晓
B.静修身                           刀劈狼首
C.有闻传之者                      温故知新
D.非得一人井中也               我如浮云
【小题3】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平平淡淡就无法实现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年龄随同时光一起奔跑,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一开头作者就提出“静以修身”这一观点。
B.《诫子书》中,“静”是一个核心词。“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淫慢、险躁”是其正面表现。
C.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在短小的篇幅中简要地叙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没有多余的描写,却十分生动。
D.《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这一环节,同学们搜集了下面两篇文章作为探究素材。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释】①桀、纣: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道:方法。③恶(wù):讨厌。④尔也:而已。⑤扩(kuàng):原野。
访谈环节,同学们与王教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请补全访谈活动记录表。
访谈活动记录表
时间、地点1月23日,学校报告厅
采访对象山西大学王教授
活动目的解决同学们学习研究过程中的疑惑,交流收获体会。
活动方式访谈、互动
活动记录小记者:王教授,孟子的文章距离我们比较久远了,大家读的时候感觉有些困难,您有好的建议吗?
王教授:文章中,有些字的意思和我们现在讲的不太一样,比如“委而去之”的“委”字,现在是“派、任”的意思,但在文章中是______的意思;还有一些通假字,比如“亲戚畔之”的“畔”,它的意思是______,大家在学习中要善于归纳总结,学会迁移。
小记者:文言文断句也是很多同学的困惑。
王教授:文言断句首先要把握句子大意,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名词、代词来确定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借助句首句尾的虚词来找停顿;还可借助修辞和固定句式来进行断句……
我们试着给(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这句话来断句。(用“/”标注3处)______
小记者:孟子被称为最擅长雄辩的儒家亚圣,您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王教授:《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比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城墙并不是不高,_____________,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这四个并列的双重否定句气势充沛,为下文蓄足了势;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______,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也是用排比的句式从反面强调了_______的重要性,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
王教授:此外,孟子的雄辩还表现在他的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逻辑性很强。
小记者:是这样的,乙文就是这样在层层的论述中突出了_____这一中心。与甲文相比,乙文还进一步谈到了如何得民心,那就是:______,我们可以这样理解: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