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性学习 较难0.4 引用5 组卷827
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对成都市近年来中考作文题目的统计和分析,请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成都中考作文命题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年份

作文题目

题目形式

题目来源

媒体点评

2015

挥手自兹去

命题作文

教材附录古诗

2016

散步

命题作文

课文题目

来自教材,勾连生活,指向思考。

2017

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

只给开头,自拟题目

课文

坚持传统有变化,新变革形式无题目,奇。

2019

从……到……

半命题作文

课文

熟悉用语,恰如旧识;

新颖考查,却是初逢。

2020

“出发”或“到达”

二选一作题目

教材推荐名著


答: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2)请仿照上面表格中的“媒体点评”,对2015年和2020年作文题目进行点评。要求:紧扣题目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每条点评20字以内。
2015年作文题目:挥手自兹去

2020年作文题目:“出发”或“到达”

(3)下面有关写作的短文,从语意连贯和表意准确来看,有四处错误,请将错误句番号及修改后的内容填写在相应横线处。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好”?②“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③进一步说,④“篇章”组织得错乱,“词”使用得乖谬,便是“不通”。⑤对一般人来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⑥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精深,⑦所以是不论何人都必须达到的,并且是可能达到的。


错误句: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错误句: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错误句: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错误句: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2020·四川成都·中考真题
知识点:文段修改评论提炼与概括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信•中国》栏目3月9日起在中央电视综合频道首播。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每期精选的信件,是从建党以来收录的2000多共产党员书信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有伟人、名人的信,也有不为人知的普通共产党员的信。

在内容构建上,节目组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把书本上的英雄形象拉回到普通人,用观众能够感受到的共通情感,在书信文字中展现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

在拍摄上,采用的潘多拉魔盒立体投影技术。该技术的每一个视屏都是由19台光投影拼接完成,可以打出360度环形视觉,为观众营造出裸眼3D的视觉效果。技术实现了时光穿梭的效果,让观众跟随信件的朗读者身临其境地回到信件写就的年代。

材料二:《信・中国》的播出,让观众看到另一维度上的文化类节目形态探索,其在创作上巧妙地统合了“大”与“小”的关系一一在选材方面有大题材的格局视野,呈现于舞台的是“理应受到更多关注的信件”。每封信的叙事和细节,实际上透着每个平凡的中国人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抉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周勇评)

《信・中国》节目中“打开”一封封中国信,其实是讲述关于信仰、信念、信任、信守、自信的中国故事。用信件之间的互文,书信与历史背景的呼应来解读信件,是值得称道的模式。正因为信息量丰富,一封封书信里能见人性,而人性又能辉映着党性,让观众在“书信的历史”里看见人性的光辉、时代的变迁。

(文汇报评)

材料三:某市中学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结果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一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信•中国》栏目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
B.《信•中国》每期精选的信件,是从建党以来收录的2000多不为人知的普通共产党员书信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C.在内容构建上,节目组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在书信文字中展现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
D.节目拍摄技术实现了时光穿梭的效果,让观众跟随信件的朗读者身临其境地回到信件写就的年代。
【小题2】请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小题3】材料三的调查表反映了什么情况?
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对成都市近年来中考作文题目的统计和分析,请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成都中考作文命题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年份

作文题目

题目形式

题目来源

媒体点评

2015

挥手自兹去

命题作文

教材附录古诗

2016

散步

命题作文

课文题目

来自教材,勾连生活,指向思考。

2017

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

只给开头,自拟题目

课文

坚持传统有变化,新变革形式无题目,奇。

2019

从……到……

半命题作文

课文

熟悉用语,恰如旧识;

新颖考查,却是初逢。

2020

“出发”或“到达”

二选一作题目

教材推荐名著


答: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2)请仿照上面表格中的“媒体点评”,对2015年和2020年作文题目进行点评。要求:紧扣题目特点,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每条点评20字以内。
2015年作文题目:挥手自兹去

2020年作文题目:“出发”或“到达”

(3)下面有关写作的短文,从语意连贯和表意准确来看,有四处错误,请将错误句番号及修改后的内容填写在相应横线处。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好”?②“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③进一步说,④“篇章”组织得错乱,“词”使用得乖谬,便是“不通”。⑤对一般人来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⑥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精深,⑦所以是不论何人都必须达到的,并且是可能达到的。


错误句: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错误句: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错误句: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错误句: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