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73个发展到19369个,城镇人口达到5.9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材料二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天津作为向国际化迈进的大城市,已制定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纲领,充分发挥天津山、河、湖、海、平原共生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创建良好的生态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 下图是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



(1)根据材料一,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城市化速度减慢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
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2)如果城市化不当或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3)要实现天津市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10-11高一下·内蒙古赤峰·期中
知识点:城镇化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读下列图表文资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2008年统计数据(来自各直辖市、省统计年鉴)

(1)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请分别从资源、位置、科技等方面谈谈该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京、津、冀三地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
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津冀都市圈的构建对促进北京更快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4)从城市群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看,北京的优势产业应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B.②④C.③④D.①③
(5)根据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间产业链分工体系图进行分析,京津冀三地如何进行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6)为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当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和可采取的措施是: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左图)

材料二:我国农牧业分布示意图(右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描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构成的基本国情。
(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耕地、草地的主要分布特点。
(3)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就业结构和农业区域结构。读图回答。

(3)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今后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具体应怎么做。
(4)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哪些(       )
A.将东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西部牧区迁移     
B.将劳动力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转移
C.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以非农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D.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第二、第三产业
(5)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因此不同地区应当依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下列措施中,哪些是属于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        

A.华北平原推广水稻种植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C.建设长江中上游和沿海防护林
D.依靠科技优势,在上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E.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建设粮棉生产基地
F.在黄土高原上全面建造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呼包鄂榆城市群主要由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组成,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图1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

材料三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部,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市逐步形成从煤炭到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图2为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比较图。

(1)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呼包鄂榆城市群的优势是(     )(双选)
A.科技水平高B.能源供应充足C.矿产资源丰富D.环境承载力大
(2)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填空)
(3)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分析呼包鄂榆城市群可以重点发展哪些优势产业。
(4)呼包鄂榆城市群转型升级的目标最可能是(     )(单选)
A.京津冀城市群服务基地B.高效农业示范区域
C.西北高新技术产业中心D.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5)与传统煤化工相比,保障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质量的关键是(     )(单选)
A.水土流失的防治B.提高能源外运能力
C.控制煤炭开采量D.能源资源综合利用
(6)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榆林经验”是(     )(单选)
A.依据优势资源,延长并完善产业链B.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C.引进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加大资金投入,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7)请为榆林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