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15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干克)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53.9
11.5
67.5
19.7
85.1
31.9
328.4 366.5400.7
495.2
421.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534.9 352.6355.1
396.3
328.0
379.9

(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__地区。
(2)“湖广熟,天下足”,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
(3)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______;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_____
(4)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松辽河产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黑、吉、辽和_________,所跨越的干湿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湿润区、_________、半干旱区、_________。该区的重要粮食产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三江平原、_________平原和河套平原。
(2)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双选)
A. 粮食商品率高                                  B. 耕地面积广大
C. 水热资源丰富                                  D. 复种指数较高
(3)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_________;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_________。
(4)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双选)
A. 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B. 粮食大量出口
C. 粮食单产下降                                  D. 调整种植业结构
(5)西南诸河产区中藏南雅鲁藏布江谷地相比藏北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很大,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