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题组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200
临朐桑皮纸又称“山东老纸”,以桑树的嫩皮及地表泉水为原料制成。桑皮纸制作工序繁杂,有淋灰(用水泡开生石灰)、熏蒸、洗灰(将熏蒸出锅的桑皮在水中清洗)、撞瓤(即在河里进一步清洗石灰和杂质)、捞纸、揭纸、打捆等几十道工艺。桑皮纸质地柔韧,耐磨损,耐折叠,无毒无味,防腐防蛀,吸水性能好,着墨不褪色,适合做家谱、古旧书籍、写经用纸等,全国各大图书馆等部门专门采购此纸,用于修复古代文献、书籍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淋灰”“洗灰”“撞瓤”等工序可能
【小题2】传统古法造纸市场不断萎缩的原因是
【小题3】近年来,临朐古法桑皮造纸术得以恢复和传承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淋灰”“洗灰”“撞瓤”等工序可能
A.造成严重水污染 | B.释放大量温室气体 |
C.造成土壤盐渍化 | D.大量减少河流径流量 |
A.政策限制 | B.机械化造纸技术的冲击 |
C.原料供应短缺 | D.工序繁杂,成本低,效率高 |
A.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 | B.原材料的不断改变 |
C.材质特点的不可替代性 | D.优惠政策的扶持 |
17-18高一·全国·阶段练习
类题推荐
【小题1】临朐桑皮纸技艺一度日渐消失主要是因为( )
【小题2】近年来,临朐古法桑皮纸技艺重新焕发生机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3】把生石灰在灰池里用水泡开,叫做“淋灰”;将“熏蒸”出锅的麦秸拉到垒在河边用柳笆围成的淘麦秸池里清洗,叫做“洗灰”;“撞瓤”是进一步清洗石灰和杂质,“撞瓤”漏下的细渣和石灰在河里淤积、沉淀。“淋灰”“洗灰”“撞瓤”等工序可能( )
【小题2】石桥村生产的皮纸质量高,但是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3】石桥村古法造纸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临朐桑皮纸素有“寿纸千年”的美称,其制作工序繁杂,包含淋灰、熏蒸、洗灰、碾压、撞瓤、化泡、沉淀、捞纸等几十道工艺,原料主要以鲁桑或湖桑32号的嫩皮及老龙湾地表泉水为主。该纸呈天然乳白色,质地柔韧,具有耐磨损、耐折叠、防腐防蛀等特点。临朐桑皮纸不仅适合写字画画,还可以做家谱、古旧善本等用纸,其技艺一度日渐消失,但近年来又重新焕发生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临朐桑皮纸技艺一度日渐消失主要是因为( )
A.工序繁杂且技艺失传 | B.现代造纸业的冲击 |
C.鲁桑或湖桑大量破坏 | D.个人喜好发生变化 |
A.原材料的不断改进 | B.优惠政策的扶持 |
C.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 | D.需求市场的不可替代 |
A.加剧土壤盐渍化 | B.释放大量温室气体 |
C.造成严重水污染 | D.提高河流径流总量 |
沁阳县古时为豫北重镇,农业比较发达,有沁河、济水两大河流。该县西向镇东高村一带以麦秸为主要原料的吉法造纸业曾闻名中原,此法选纸又称“捞毛纸”,工艺流程多达几十道。古时东高村村民将“撞穰”后的渣、沉积的石灰挖上来掺上泥沙制成土坯,用于垒盖房。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村古法造纸市场开始萎缩,选纸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下图为东高村古法造纸工艺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古代沁阳造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是( )
①丰富的麦秸原料②廉价的劳动力③广阔的市场④充足的水源
【小题2】推测20世纪80年代后该村古法造纸市场萎缩的原因主要是( )
【小题3】古时东高村村民用造纸产生的细渣和石灰用于垒墙盖房有利于( )
①丰富的麦秸原料②廉价的劳动力③广阔的市场④充足的水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A.工序繁杂且质量差 | B.机械化造纸技术的冲击 |
C.麦秸原料供应短缺 | D.当地政府和政策的限制 |
A.减少原料投入 | B.实现清洁生产 | C.降低造纸成本 | D.充分利用资源 |
贵州省东南部的石桥村位于喀斯特山区,被誉为“中国国纸之乡”,至今保持古法造纸的手艺。村民们利用当地构树皮和清澈的溶洞地下水,经过数十道工序制造出高质量的古籍修复专用纸和国画专用纸。2006年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石桥村古法造纸最基础的条件是( )A.独特的自然条件 | B.充足的原料供应 |
C.广阔的市场需求 | D.廉价的劳动力 |
A.生产成本高 | B.水资源减少 |
C.手工制作 | D.森林减少 |
A.工艺改进 | B.原料替换 |
C.生态环境改善 | D.政策扶持 |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