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7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地形等自然条件多样,具有适合众多生物种类生存和繁衍的各种生境条件。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鲵俗名“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长、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被誉为“游动的活化石”,主要活动在清澈、低温的山间溪流、湖泊、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野生大鲵资源量急剧下降,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材料二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山脉东段,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区内地下暗河和溶洞遍布,气候温凉湿润,水质洁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经过科技攻关,大鲵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和仿生态繁殖技术先后获得成功。2011年,“张家界大鲵”成为中国第一个水生野生动物地理标志产品。

材料三   张家界保护区内大鲵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见下表。

组别性别数量(尾)均重(千克/尾)产卵(精)率出苗率
工厂化养殖52.560%27.37%
52.7280%
仿生态养殖52.66100%58.17%
52.7680%
原生态养殖52.5875%56.16%
52.68505

材料四   1、图2

(1)有“游动的活化石”之称的大鲵,最早出现在______(单选:A.元古代   B. 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山间溪流、湖泊、天然溶洞中的地下水主要依靠______(单选:A.冰川融水   B.积雪融水   C.降水)补给,水质洁净;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______(单选: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   D.亚寒带针叶林)茂密,加之山地海拔较高,气候温凉湿润,为大鲵生存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2)下列关于野生大鲵数量骤减可能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有______(不定项选择)
A.全球变暖,导致大鲵生存环境变化
B.工农业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水质变差
C.人类大量捕杀,大鲵数量骤减
D.大鲵数量较少,水利工程、道路等堵塞了大鲵繁殖交流的通道
(3)大鲵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单选:A.自然生态系统类   B.野生生物类   C.自然遗迹类)保护区,大鲵研究者主要在自然保护区内的______(单选: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根据养殖数据分析,最好采用______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4)简述建立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生态安全的意义。
2024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知识点:生物演化规律实施生态修复的措施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植被类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