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6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洋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环节(图1)。海洋碳汇(蓝碳)主要由溶解度泵和生物泵等过程驱动。溶解度泵是通过海气交换过程,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泵入海洋,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水温降低而提高。生物泵是海洋浮游生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的有机碳向深海转移的过程。

图1碳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2019年末至2020年初,澳大利亚东南部发生的丛林火灾向空气中释放了数亿吨二氧化碳、大量草木灰和气溶胶。图2方框处显示的是火灾后南印度洋与南太平洋表层的“水华带”(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分布状况,95%的火灾碳排放在这一循环过程中被海洋中植物吸收。

图2

材料三: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可以增加蓝碳。我国在青岛鳌山湾海带养殖试验区设立了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区。

(1)图1中(     )应填____。简析蓝碳主要集中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间层、深层的原因____
(2)指出材料二所描述的过程中存在哪些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或能量循环。
(3)阐述本次澳大利亚山火影响下的碳循环过程。
(4)分析青岛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区增汇效果良好的原因。
23-24高三下·安徽·阶段练习
知识点:海—气热量交换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地形图,日本地理位置及太平洋部分洋流分布图

材料二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地震引发核泄漏,至今仍在不断产生核污水。2023年8月24日-11月20日期间,日本政府已经将23351万吨核污水排入海洋,该行为一直遭到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

(1)小明在“朋友圈”写道:“终于开启了我的日本之旅……从上海起飞一个小时后,平稳飞行在万米高空,舷窗外是湛蓝的天空,机翼下是翻腾的云海……”。“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A.大气对流运动显著B.飞机通常在此大气层飞行
C.能大量吸收紫外线D.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2)小明落地日本后发现当天空气污染较重,查阅天气状况发现,当天出现了逆温现象,试从逆温现象的原理解释导致空气污染较重的原因。
(3)日本地狭人稠,但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66%,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选填:地形/气候/土壤)。下图为日本樱树四季变化图,樱树属于______(选填: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温带落叶阔叶树种)。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饮食中动物蛋白主要来自家养禽类、牲畜类、水产类。结合日本的地理位置、洋流、地形状况,分析日本传统饮食中的动物蛋白大部分来源于海产品的原因。
(5)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海水性质区域差异较大。与太平洋A海区的表层海水相比,B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偏______、盐度偏______、密度偏______
(6)日本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下列四个地区中最先受到其影响的是(     )(单项选择)
A.美国西部沿海B.韩国西部沿海
C.中国南部沿海D.加拿大东部沿海
(7)日本核污水的排放对地理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单项选择)
①污染物质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可能危害人类健康
②破坏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
③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降低,加速温室效应
④污染物会增加海水营养成分,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