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4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亚地区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夏季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常在30℃左右。区内大风日数多,降水普遍较少,但东南侧山地为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图1为中亚地区简图。

材料二: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某日湖岸乙处湖陆风现象较显著。

材料三:山麓丙地发育众多洪积扇,其地面主要由粗大砾石构成,形成戈壁(图3)。



(1)图中甲沙漠中常见新月形沙丘,如图2所示,其形态特征为迎风坡坡形微凸,坡度______,背风坡坡形______、坡度较______;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______(上或下)风向。
(2)绘制夏季白天乙地与里海间的热力环流图(在图中适当位置补画箭头),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弯曲状况。

(3)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中亚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4)描述丙地附近戈壁滩的形成过程。
23-24高一上·浙江金华·阶段练习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风成地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