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讲述了19世纪60年代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乘坐鹦鹉螺号潜艇,跟随尼莫船长沿下图所示航线环球海底冒险的故事。


(1)大西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为35.4‰。在下图中绘制乙一丙段航线所经过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并分别描述潜艇从乙到丙航行的过程中表层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变化特点。

我看见了鱼类,……它们特别喜欢居住在这一带水中,……简直是看不完,打不尽。……当鹦鹉螺号从它们拥挤的队伍中间打开一条道路的时候,……………(摘自《海底两万里》)

(2)判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可能见到鱼群“看不完,打不尽”的海域,并说明判断理由。

大约下午三点的时候,波浪更加汹涌,海水疯狂的上涨,鹦鹉螺号突然撞到了一处礁石,并搁浅下来。……我向尼莫船长表明了我认为船难以回到海中的理由,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五天之后就是满月,……船会重新回到海中。”(摘自《海底两万里》)

(3)说明尼莫船长判断“船会重新回到海中”的科学依据。
23-24高一上·福建厦门·阶段练习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潮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乘坐“鹦鹉螺”号潜艇跟随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图为《海底两万里》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鹦鹉螺分布于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是海洋中的“活化石”,但在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也发现了鹦鹉螺化石,原因是____
(2)书中描述“在直布罗陀的出海口处,有两股水流:一股是已为人所知的上水流,还有一股逆流在下层,它的存在今天也已得到证实……‘鹦鹉螺’号正是利用这股逆流,从狭窄的海峡迅速穿过……几分钟后,我们已经漂浮在大西洋的碧波上了”,请从海水密度的角度,解释书中描述的现象。____
(3)书中描述“我看见了鹰鱼类……它们特别喜欢居住在这一带水中……简直是看不完,打不尽”,图中①②⑧④四处中最可能出现鱼群“看不完,打不尽”的是____,理由是____
(4)书中描述南极冰山“抬眼远望,可见南边海天相接处横亘着一条白色的长带……这条白色冰带的显现,预示着大浮冰或冰山已经相距不远了”,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近年来南极地区的大浮冰数量有增加趋势,冰川面积减小,这会直接导致图中____变小(填字母),进而导致G变____(填“大”或“小”,1分)。为减缓冰川融化速度,请提出可行性措施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