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60
某地理研学小组利用暑假去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考察哈尼梯田。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哈尼梯田一般分布在海拔400-1800米,坡度15°-75°的红河南岸哀牢山区。2015年1月,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累积雪深约50厘米,导致大量树木倒伏,林冠大面积受损。


材料二:哈尼梯田从201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慕名而来的游客不断刷新着当地的旅游接待记录,环境压力增大。2018年6月26日,哈尼梯田老虎嘴景区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72.6亩梯田不同程度损毁。



(1)研学小组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用来(     
①选择考察路线②获取卫星云图③评估灾害灾情并作预报④监测梯田面积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考察过程中研学小组设计了一份红河州自然地理状况的考察记录单。完成下列内容要求。
红河州主要地形地貌考察记录单
地点滇东高原红河(红河州段)哀牢山区

类型流水地貌横断山区
主要地貌景观描述形态地表崎岖、奇峰林立……山地,山河相间,东部相对高差大,西坡较平缓
物质
组成
石灰岩为主花岗岩、各类变质岩、砂页岩等
根据地貌景观描述,①处记录的地貌类型是____(选择:A冰川地貌B喀斯特地貌),②处记录的形态,最可能是____(选择:A河谷深切而狭窄,有些河段的谷坡呈阶梯状B河道弯曲,有广阔的河口三角洲)。
(3)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木茂密,研学小组发现,极端降雪事件后这里的土壤环境发生了变化。与前一年相比,2015年(     
A.枯枝落叶增多,腐殖质层变厚B.林内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幅减小
C.夏季林内、林外土壤温差减小D.森林的分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4)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查询发现,2014年林内土壤的昼夜温差小,而2016年林内土壤的昼夜温差变大,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5)根据相关统计,研学小组的同学对导致滑坡形成的原因展开了调查和讨论,分析滑坡形成的相关因素,推测数码代号表示的含义。

____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坡度越陡,滑坡发生的频率就越大,你是否赞同?结合图表资料说明理由;并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分析如何避免或降低滑坡产生的危害。
2023·上海长宁·一模
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滑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某中学地理小区小组计划在暑假分组各选择某一地质公园开展地理研学旅行。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同学们发现有一类地质公园中的地貌名称为我国率先命名,其地貌景观描述为“顶平、坡陡、麓缓”“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下列景观素描图中,与此描述最接近的是____
A.B.C.D.

(2)化石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的一把重要钥匙,有的小组尤其对化石感兴趣。下列地质公园中能发现大量海洋动物化石的是(     )(单选)
A.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B.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C.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D.山东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3)有的小组计划考察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发现我国云贵高原是考察喀斯特地貌地质公园的首选区域。原因是该地为____气候(填气候名称),高温多雨,加之____(单选:A石灰岩B.玄武岩)可溶性岩层发育完善,流水的____(单选:A下蚀B.溶蚀C.侧蚀)、堆积作用充分,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4)有的小组在查阅我国甘肃张掖雅丹地貌的相关资料时发现,该地貌所在地区昼夜温差大,尽管所处沙漠地区,但岩石的缝隙中有时会含有水。气温的变化和岩石缝隙内的水会促使岩石加速破裂,结合下图,判断其过程是(     )(单选)

A.结冰的水摧毁温暖的岩石B.水把岩石冻结在一起
C.结冰的水在岩石缝隙中膨胀D.冰让岩石的表面光滑

(5)有的小组选择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想进一步了解河流地貌。查询资料时发现了三峡的景观照片(下图),据此可推断该地表形态的成因有(     )(单选)

①流水堆积②流水侵蚀③向斜成山④背斜成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安徽黄山闻名遐迩,曾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赞叹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同学们发现黄山“雄、险、秀、奇”的景观与其山体特点密切相关。黄山岩石属于____(单选:A沉积岩B.花岗岩C.变质岩),构造地貌属于____(单选: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其形成过程____
(7)同学们发现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居世界首位。地质公园的保护对象属于____(单选:A自然生态系统类B.野生生物类C.自然遗迹类)。阐述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意义____
读图,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A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来到辽宁省大连市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



(1)对土壤酸碱度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素是____
(2)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的特点是____,秋冬落叶,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3)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4)该地区在深秋到初春季节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是____

材料二   下图是某学校学生在山区挖掘的土壤剖面。



(5)同学们选择了远离道路的坡地挖掘,原因是这里(     )(单项选择)。
①土壤肥沃②地形适宜,工程量较小③人为干扰较小④植被类型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完成土壤剖面观察后,同学们将土壤分层回填,目的是(     )(单项选择)。
A.减少对土壤的破坏B.增加劳动实践的强度
C.增加原土壤的肥力D.丰富研究学习的内容

材料三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其面积超过5000平方千米;这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低于15米;沉积物较细,以粉砂为主。


(7)以上文字从____________等角度描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地貌特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