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闯关东”与“雁南飞”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东北地区辽阔的土地便吸引了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明清时期,大批移民来此开荒种地。移民主要来自山东、河北等地,山东人最多。“关东”原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后泛指东北各省。人们把不顾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阅关东”。19世纪中期,我国总人口突破4亿。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以山东人为主的移民迅速涌入。东北地区人口从1871年的330万猛增到清末的1840多万,成为当时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是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其中,前30年为人口净迁入;从20世纪80年代起变成人口净迁出,人口多向南迁移,被称为“雁南飞”现象。

(1)读图,指出历史上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路径。
(2)1980年以来,为什么黑龙江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23高一下·全国·课前预习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图和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2: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 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迭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材料3: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缝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 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3)简述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