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54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盆地地形、独特的演化历史,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据了解,和政县新生代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分布时间很长,历经3000万年的时间,全县共发现化石出露点50多处,分布面积达700多平方千米。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分属新生代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县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距今200万年的真马动物群。这些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依据。”看到这些资料,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特别兴奋,他们决定暑假前往实地考察。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作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

(1)考察名称:____与地质年代、地理环境的关系。

考察准备:该地区岩层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等。

(2)结合相关资料和考察信息,他们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探究。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岩。
②这里埋藏着距今2500万至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体重可达24吨)。
在青藏高原南面的巴基斯坦,也有同一时期的巨犀化石分布,说明当时庞然大物在青藏高原两边自由迁徙,这反映出青藏高原海拔较____(高/低)。生活在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要比巨犀动物群体重小得多,然而同时期青藏高原南面巴基斯坦没有铲齿象,说明当时比巨犀更小的动物不能越过青藏高原,反映出青藏高原经历了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阻碍了动物的迁徙交流。
③铲齿象动物群时代,动物生活在森林中,反映出当时和政县的气候____(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到了距今1200万年的三趾马动物群生活时代,____(森林/草原/荒漠)消失,这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得更高了,不仅阻碍了动物的迁徙,还阻挡了从印度洋吹来的水汽,使得当地气候变得更加____(干燥/湿润)。
④距今250万年的时候,适应寒冷气候的真马动物群出现了,因为和政县地壳继续____(抬升/下降/水平),与当今的海拔基本一致。
(3)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壳经历了明显的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气候经历了________的演变。
23-24高一上·北京海淀·阶段练习
知识点:地层与地质年代生物演化规律地质年代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