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题组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337

碳中和是指通过CO2去除手段,抵消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达到“净零排放”。2021年两会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示意自然界的碳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是减少碳物质流向(     
A.岩石圈B.生物圈C.大气圈D.水圈
【小题2】海洋向大气输送碳物质的主要途径有(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④溶解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小题3】在践行绿色生活中,城市居民碳减排的可行性措施是(     
A.坚持使用老旧家用电器B.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改集中供暖为独立供暖D.完全拒绝使用化石燃料
22-23高二下·山东威海·期末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相互关系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碳中和是指通过CO2去除手段,抵消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达到“净零排放”。2021年两会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示意自然界的碳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碳循环
(1)(易)“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是减少碳物质流向(     
A.岩石圈B.生物圈C.大气圈D.水圈
(2)(中)海洋向大气输送碳物质的主要途径有(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④溶解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点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中)下列有关碳的生物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为陆地水提供了大量溶解碳酸盐B.大气中的碳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
C.没有参与岩石的形成过程D.现今地球大气成分受碳的生物循环影响较大
(4)(中)为减轻粮食生产碳排放对环境的压力,则我国碳排放量较大地区应(     
A.普及农业机械B.提高灌溉技术C.改变耕作制度D.适度规模经营
(5)(难)从碳循环的角度,说明“绿色沙特倡议”对气候变化的作用。
(6)(中)若从抵减碳排放来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碳排放交易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     
A.促进郊区农业发展B.促进林业发展
C.促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D.带动农业旅游的发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