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8 组卷36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普洱市宁洱县困鹿山村深居山林之中,其古茶园中有存活百年、高大挺拔的普洱古茶树,曾是清代皇家贡茶园。20世纪70~80年代,普洱茶市场价格低,当地村民将部分古茶树砍断矮化,改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台地茶(树龄较短、生长较快、密植高产,一般需要按期施肥及喷洒农药),但效益不佳,村民大量外出务工。2000~2007年,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和对普洱茶“愈陈愈香”的追求,当地政府大力发展以古树茶为主的普洱茶产业,兴建“生态茶园”,将在古茶园中传统木屋居住的茶农,搬迁至距离古茶园1千米之外的现代化楼房。2019年困鹿山古树茶以每公斤5万~8万元的价格登上云南普洱茶价格榜首。下图示意图鹿山村地理位置。

   

(1)与台地茶相比,分析困鹿山村古树茶价格昂贵的原因。
(2)推测普洱茶产业的大发展对困鹿山村农业生产特点的改变。
(3)说明村民搬迁至古茶园l千米之外,对困鹿山村普洱茶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4)指出该村大力发展普洱茶产业可能给当地发展带来的问题。
22-23高三下·江西抚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唐代布朗族先民在迁徙途中发现茶叶,遂在景迈山定居。他们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建寨,在寨子周围采用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技术种植茶树,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开辟耕地(早期刀耕火种)。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了林茶互生、人地共荣的古茶林文化景观。2013年,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列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为景迈山空间格局示意图。


   

材料二云南大叶茶是耐阴、喜温、喜湿的作物。独特的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技术,使景迈山古茶林具有与天然林十分相似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充满生态智慧,古茶林自形成至今,不施肥料,不洒农药。林间开垦技术:每一处古茶林外围均留有40米宽的天然林作为防护线。林下种植技术:在由高含水率的木荷、榕树等组成的天然林中砍去部分乔木和灌木然后栽种茶树,形成古茶林,古茶林呈现出明显的乔木层—灌木层(茶树主要分布层)—草本层的上、中、下立体群落结构。

材料三近年来,澜沧县围绕争创“绿色经济强县”和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契机,主动融入“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县建设,打造精品茶叶,现代台地茶园发展迅速。因鲜叶采摘后的储存、运输、加工的时机都将直接影响茶叶品质,当地需扩建茶叶加工厂。


(1)分析布朗族先民将耕地布局在海拔较低的山谷的合理性。
(2)分别说明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技术所体现的农业生态智慧。
(3)请说明相较于生活圈,当地茶叶加工厂选址于生产圈的益处。
(4)分析澜沧县以茶产业为特色主动融入“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产生的积极意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茶树,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景迈村辖区内的“千年万亩茶园”,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均为上千年的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古茶园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左图中B地为景迈山万亩茶园位置示意。

材料二:普洱茶有古树茶和台地茶之分。古茶树为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由于存世较少,所产茶叶内质丰富,口感更能体现其独特魅力。台地茶是采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在条列式高产的现代茶园中出产茶叶,其树龄较短,品种较新,由于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品质稍逊于古树茶。右图示台地茶茶园。

材料三:历史上普洱茶在长时间运输过程中,茶叶经历了二次转化发酵,普洱茶的品质提高。1974年普洱熟茶“渥堆”(一种发酵方法)技术出现了。渥堆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是将晒青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湿热作用(人工控制)下发酵24小时左右(自然发酵时间为46天),并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独特保健功能的化合物的技术。

   

(1)根据材料解析景迈山发展茶树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简述大规模种植台地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说明催生普洱熟茶“渥堆”技术的原因。
(4)请为做大做强景迈山普洱茶产业提出有效措施。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