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填空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23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人口增长与迁移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化。

材料二 下表为2018一2019年广东省与东北三省人口状况对比表。

省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人口(万人)净流入人口(万人)
广东省12.544.4692.3882.62
辽宁省6.457.253.50-4.10
吉林省6.056.9-2.30-11.03
黑龙江省5.736.74-3.81-18.29
(1)表中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是_____‰,表中负值代表的含义是人口__________(增加/减少),根据表中的统计指标值,推断四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均为_____型。
(2)广东省人口现已超1.1亿。改革开放以来,既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吸引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使人口迁入量_____(大于/小于)迁出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当地人们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常住人口总体生育率较东北三省_____,是四省中唯一一个人口数量呈_____的省份。
(3)东北地区土地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人口数量与密度均较。历史时期,山海关以内的农民自发迁移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将人口调____(入/出)东北地区,建立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工业部门明显偏_____。东北地区对新中国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因环境问题、经济效益下降,以及受新兴地区产业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较_____,人才外流。进入新时期,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3高二·陕西·学业考试
知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数量变化的方式工业(区)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广东省人口变动

材料一: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在统一的时间以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全项调查登记。如图所示图1示意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七普)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图2示意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二:2020年,大陆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9%,相较于2010年“六人普”时的49.7%,上升了14.2个百分点。广东省作为人口流入的重要省份,成为人口数量第一大省。技术创新正在引发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改变着人口的流动模式。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创新之都)、珠海(花园城市)、东莞(制造业之都)四地2010—2015年流入人口年均增量的变化。

(1)与六普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为(     
A.青壮年人口比重变化最大B.老年人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C.少年儿童的数量有所减少D.劳动力人口比重有所增加

(2)与六普相比,七普时我国人口地区分布差异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是(     
A.东北地区人口占比增加,振兴东北措施的实施
B.中部地区人口占比减少,产业大量向西部转移
C.西部地区人口略有增加,扶贫攻坚措施的实施
D.东部地区人口明显增加,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3)针对我国七普人口的变化特点,我国需要进一步(     
A.关注失业人口B.限制人口流动C.增加养老投入D.推进逆城市化

(4)读材料二,2000—2010年,东莞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投资多,制造业发展迅速B.创新能力强,大量人才迁入
C.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宜居住D.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5)读材料二,相较于2000—2010年,2010—2015年东莞、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人口流动模式反映了(     
①东莞产业规模扩大②深圳对高、低技能人员吸引力大
③珠海人居环境不断优化④广州人口规模优势依然明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读图,关于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龄化水平迅速提高B.近年来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
C.深圳、广州经济辐射作用巨大D.高新技术产业向全省发散

(7)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平原高于山区②沿海高于内陆③东北高于华北④青藏高于西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条件好②土地面积广③轻工业发展程度高④重工业发展程度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10)影响人口容量的负相关因素是____。深圳市的人口合理容量____(填大或小),其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特区建设,____;科学技术水平高,资源利用程度高。
(11)近三年广东省老龄化水平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东北三省一直是我国的工业中心,尤其重工业发达,当时很多省份的人都到东三省来发展,彼时东三省的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而在近十多年来东北人口呈减少趋势。健康时报根据东北三省公开资料梳理发现,在2013年至2019年的6年时间里,人口持续减少。其中黑龙江减少83.7万人、吉林减少60.55万人、辽宁减少38.3万人,三省总计减少182.55万人。此外据东北三省最新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辽宁省全年出生人口28.1万人,出生率6.45‰;死亡人口31.6万人,死亡率7.25‰;人口自然增长率-0.80‰;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为5.73‰,死亡率为6.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吉林省全年出生人口16.32万人,出生率为6.05‰;死亡人口18.62万人,死亡率为6.90‰;自然增长率为-0.8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东北地区已进入“低低低”模式是因为东北经济发达且增长迅速
②东北人口近年持续外流是该地区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
③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负担越来越重
④相比东部沿海大部分发达地区,东北就业人口相对年轻化
A.①③B.②③C.③ ④D.②④
【小题2】下列哪些措施能积极应对东北地区人口问题(     
①全面放开东北地区人口生育政策
②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改善气候条件尤为重要
③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先进产业
④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者,扩大就业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都市区人口常出现负增长现象。图甲为“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GDP统计图”。

材料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2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国家经济的新增长点,但对于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各种问题我们仍需正视,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表一是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变化对比表,图乙表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丙为“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人口普查
人口总数
10年增长(%)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
城市化水平(%)
第五次(2000年)
12.7亿
11.66
22.89
66.78
10.33
3600人
36.2
第六次(2010年)
13.4亿
5.84
16.60
70.14
13.26
8900人
46.6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在图甲中的____(国家)表现最为明显,这种现象被称为
现象。
(2)结合表格分析,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B.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
E.计划生育                                          F.鼓励生育
G.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H.吸纳海外移民
(3)结合材料二中的表一、图乙,可看出东部地带城市人口比重最高。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达3128万,从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迁入区第_______(一、二或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_______(一、二或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4)据材料二中图乙、图丙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城市化水平不断_______,速度_______;东、中、西三大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城市总数量明显______;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______。
(5)简述我国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