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380
气候学习中的绘图和制图

绘图是地理学习策略实践中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绘图可以帮助自己将地理中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具体生动、通俗易懂。下图是小高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相关图形。

   

(1)图甲中表示纬度为30°、60°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处风带名称是___________,它与图乙中__________(填a或b)风带的风向一致。
(3)分别分析N、E两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小高同学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知识,继续绘制了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和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

   

(4)如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M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D.N气压带控制下天气炎热干燥
(5)通过模式图,分析M气压带和Q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该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并说明其气候特征__________
(6)根据南亚冬、夏季风的形成原理,据如图描述图中丙风向的变化时间与过程,月份_______,变化过程__________

   

小高同学查询了福州市区不同方向夏季各月的水汽输入与输出量的大量数据,并用计算机绘制出不同年份水汽输送形势差异的柱状图。

   

(7)读图判断,为福州夏季输送水汽的主要气流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8)运用雨带移动规律的知识,解释福州旱、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小高同学结合气象资料用计算机绘制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等压线示意图,请你结合此图分析对应的天气状况。

   

(9)若如图中各处水汽充足,①-④四地中正在降水的是___________,产生连续性降水的是_______
(10)A、B锋中能带来寒潮天气的是___________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伏旱”天气,与甲乙丙丁四个天气系统有关的是___________描述该天气系统气流运动状况___________

下面两图依次小高同学查询和绘制的纳马夸兰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统计图(曲线代表气温/℃,柱状代表降水/mm)。

   

(11)从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差异等方面描述纳马夸兰地区的降水特征。
(12)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夏季极其干旱的原因。
22-23高一下·上海宝山·期末
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锋面气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

(一)小辰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在教室中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开始前(上左图),学生观察到学具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水平摆动。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上右图)。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1)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____
(2)根据实验过程绘制出与右图一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状况。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

(二)构建模式图(下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4)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星(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有生命存在宜居范围在____(填数字)公转轨道附近。按运动特征来看,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____、同向性和近圆性的特征。
(5)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
(6)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鹦鹉螺、三叶虫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在此之后的地质年代末期____灭绝(填动物)。

(三)小辰同学实验模拟水循环现象,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足够冷的小石头、塑料薄膜、装干沙子的小盆、水、橡皮筋、透明平底盆。

(常温下实验)实验步骤:①在透明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没过盆底。然后把一个装干沙子的小盆放入盆中央。②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住盆口,并用橡皮筋扎紧,将盆放在阳光下。③过足够长的时间把冷的小石头放在塑料薄膜上压陷塑料薄膜。注意小石头要放在装干沙小盆正上方。



(7)观察到实验结果:①塑料薄膜上有____现象,②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③水珠往装干沙的小盆滴下,④最后小盆的干沙____
(8)该实验模拟水循环现象的环节有:____。(至少两个)
(9)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____(水循环的类型),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循环。
(10)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下图中____(写字母)环节施加影响,其主要目的是____。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写字母)。

(四)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小辰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该少年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学习材料: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太阳系模式图下图


任务一读表和图,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该同学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可观测宇宙、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行星距太阳(地球=1)体积(地球=1)赤道半径(千米)
水星0.3870.0562440
金星0.7230.8566050
地球1.001.006378
火星1.520.153395
木星5.201316.0071400
土星9.50745.0060000
天王星19.2065.2025900
海王星30.1057.1024750

(11)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错误1.原文:河外星系改正:银河系
____

任务二参考表和图,制作太阳系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


(12)读下图“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照片”,请你从科学性角度对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进行简单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任务三在前面学习和制作模型的基础上,探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


(13)地球上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C.地热能D.重力势能
(14)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有(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
C.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D.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因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母亲河为赣江而得简称。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井(见图)是指由四面屋顶、屋檐围成的一个天然“天窗”,江西北部古民居是封闭的以天井为中心的宅院,多数天井下方设置一较大水池或安置“太平缸”盛满水,有些还养着小金鱼等。



(1)江西省气候宜人,下图中表示江西省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江西同纬度非洲大陆西岸主要是____气候,其主要受____(气压带、风带)影响。
(2)江西北部古民居设计的天井可以通风、散热、排湿,缓解夏季气候特点带来的不适。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白天气流运动状况____(室内流向天井/天井流向室内)。阐述白天天井与室内之间气流运动的形成过程。____
(3)江西宜春市2023年5月5日接连发布暴雨橙色和红色预警信息并提醒相关部门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结合雨带推移规律和地形角度分析宜春等地可能发生泥石流的自然原因。____

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上图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中0点,合理的逃生线路有____(填序号,多选)
(4)江西省在7、8月份出现晴热天气,下图能表示该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B.C.D.
(5)“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团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结合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图判断该日“锋前增温”现象发生在江西的____(东南部/西北部),“锋前增温”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请解释原因____
问题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

有些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的时候,对于东亚季风环流的理解感到比较困难。实际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如果与前边的知识联系起来,你将会很轻松地掌握。下面我们通过有关题目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三圈环流和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设地表是均匀的,且地球不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这样在北半球会形成________个大气环流圈。
(2)若只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还包括________。在两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就形成了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下图是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情况,填写出图十中气压带的名称。

A     带,C     带,E     带,G     带。
(3)确定气压带的分布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近地面风的形成特点确定风带。请在图中的B、D处画出风向。

第二步:海陆分布的影响。

(4)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以及陆地上不同的地貌使得地表不均匀。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的比热差异,在地理上叫做________的差异。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陆地面积更大的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气压中心切断成________状分布,从而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第三步:东亚季风的形成。

不同季节气压中心的变化,形成了冬夏风向相反的风,这种变化在东亚地区特别明显。读“东亚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气压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

(5)上图所示为________(1月,7月),________带被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