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159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0.6%。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但是并没有产生相应的人口城市化。中国有2.5亿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如果挤掉水分,我国只有44.4%的城镇化率。数据显示,至202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位居前茅。表为中国部分省份城镇化率。下图为江苏省各市城镇化率。

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
上海2489.4389.30%
北京2188.687.50%
天津137384.88%
广东1268474.63%
江苏8505.473.94%
辽宁4229.472.81%
浙江654072.70%
重庆3212.4370.32%
福建418769.70%
内蒙古240068.21%
宁夏72566.04%
黑龙江312565.70%
湖北583064.09%
山东10169.9963.94%
陕西395463.63%
山西3480.4863.42%
吉林2375.3763.36%
江西4517.461.46%
河北744861.14%
青海59461.02%
海南1020.4660.97%
湖南662259.71%

材料二   我国城镇化率较低,城镇化任务艰巨。有人用“身在城市,脚在农村”来形容当今我国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我国须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23年扬州发展重点工作时指出,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篇章的重要章节,持续高品质锻造“三都”品牌,其中一都就是“世界运河之都”,架构“古城带动、江河湖联动”的城市格局,深化“运河十二景”及长江相关代表性景观建设,深度推进文旅融合。

(1)结合材料一,概括江苏城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从地理角度解释何为“身在城市,脚在农村”。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扬州旅游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22-23高一下·江苏扬州·期中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城镇化概念及意义城镇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域。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内部有活跃的人员流、货物流、金融流、信息流等,联系十分紧密。下图来自一位地理学者的研究。


材料二: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全国人口14117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8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

表:第七次人口普查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部分数据比较

地区0~14岁(%)15~60岁(%)60岁以上(%)65岁以上(%)城镇化率(%)
上海9.866.8223.3816.2889.3
江苏15.2162.9521.8416.2073.44
浙江13.4567.8618.7013.2772.17
安徽19.2461.9618.7915.0158.33
全国17.9563.3518.7013.5063.89
(1)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是上海,副中心是________
(2)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     
①共建共享大型基础设施②缓解大城市交通压力③改变旧城区的破败面貌④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不少人在双休日会坐高铁或自驾到附近城市游玩。从图中城市间的联系推断,上海市民出游人数特别多的是(     
A.苏州、嘉兴、无锡、杭州B.扬州、无锡、舟山、绍兴
C.苏州、常州、南通、镇江D.扬州、宁波、无锡、南京
(4)图中,苏州的“最大联系方向”为上海,而非本省的省会,最合理的解释是苏州与上海(     
A.语言习俗相近B.地形环境相同C.空间位置邻近D.经济水平相当
(5)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加之出生率下降,可能产生的问题是____
(6)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高出____,这种差异反映的社会现象是____。为了缩小两个城镇化率数据的差异,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7)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目前15~60岁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最低的是____,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针对该地区的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
根据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人增加到4.5万人,镇区面积增加45%。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材料二:江苏省城市布局(如下图所示)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城市化程度在48%,超过全国38%的平均水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如下:

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表

城镇人口数(万人)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2010年年均增长(%)2000年2010年增加百分点
苏南地区
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
1467
636
983
2288
917
1533
4.54
3.73
4.54
59.6
37.7
31.2
70.3
56.0
51.5
10.7
18.3
20.3

注: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市及所辖县区,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市及所辖县区,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及所辖县区。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分局的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______________分布的。
(2)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________________。
(3)请据表分析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
(4)请分析2000年-2010年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的特点。
(5)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它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