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非地处非洲高原的最南端,南、东、西三面边缘地区为沿海低地,北面重山环抱。北部内陆区属卡拉哈里沙漠、多为灌丛草地或干旱荒漠。南非地形复杂,孕育了惊人的矿产资源,资源总量占非洲50%,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东部、中北部和西部。

材料二:人口重心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当作一个质地均匀的平面,假定平面上每个人等重,则平面上存在一个支点,使其保持水平的平衡状况。这个支点,即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重心。人口重心空间位置的变化可以反映人口分布空间差异的动态演化特征。左图为2011年南非人口密度图,右图为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迁移方向示意图。

材料三:位于南非东北部约翰内斯堡是南非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人口加速增长。紧张的水资源加上工业发展带来的空气质量下降以及数量不足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使这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压力加大。

(1)简析南非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2)说出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移动方向,并推测原因。
(3)列举约翰内斯堡市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具体措施。
22-23高一下·江苏连云港·期中
知识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区域关联性与区域发展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胡焕庸线能否突破?一些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的观点是:我国陆地国土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这种自然结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胡焕庸线的稳定性。这不是人的力量所能明显改变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盛和的观点是:在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西北半壁有望迎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提升经济与人口集聚能力,从而高质量突破胡焕庸线。

(1)西北内陆地区总体人口稀少,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2)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塔里木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为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提高科技水平B.大规模建设新兴城市
C.扩大耕地面积D.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
(4)胡焕庸线两端点的城市名称A:____、B:____
(5)限制我国胡焕庸线以西地区人口容量的因素是____
(6)近年来“胡焕庸线”西侧地区人口外迁现象趋缓,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7)任选其中一位学者,概括其观点的地理要素。
2022年10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正式发布,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陆域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规划目标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成为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更加融合的都市圈,打造诗意栖居的江南水乡环境。

(1)上海大都市圈地跨两省一市,包括上海市、_____省和_____省的部分地区,平均城镇化率超过73%,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城镇化过程已处于_____阶段。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是_____
A城镇数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第三产业比重       D.城市人口比重
(2)上海大都市圈人口稠密,是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地区。其主要因为_____。
A.矿产资源丰富B.人均消费水平高C.地区开放程度高D.丘陵面积广大
(3)江南水乡环境下的传统城乡空间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文化特点。简析上海大都市圈形成此文化特点的主要原因。

(4)从表格可知,与港珠澳大湾区相比,上海大都市圈常住人口增速较_____。两地的人口增长方式主要是_____
港珠澳大湾区和上海大都市圈人口统计表
地区2020年
常住人口(万人)
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万人)2020年
老龄化率(%)
2000-2010年2010-2020年
港珠澳大湾区7800137224.46.5
上海大都市圈774215195.712.6
(5)对比港珠澳大湾区,说明上海大都市圈突出的人口问题,并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