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5 组卷56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早期的南泥湾荒无人烟,杂草丛生,充满沼泽地,被称为“烂泥湾”。上世纪40年代,革命先驱在这里修梯田、打排水沟等,大面积耕种水稻等,使这里成为了“陕北好江南”。50~60年代当地推广淤地坝,水稻产量大幅提高,后因投入少,加之雨涝山洪,土地又大片撂荒。2019年,南泥湾开发区与北大荒农垦集团达成合作,围绕在田块与上游山涧落差较大处修建较深较宽的截流沟这一-关键性工程,建设高标准水利设施等,使“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赓续。下图为南泥湾某区域的地形图。



(1)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从自然角度说明南泥湾为什么极易成为“烂泥湾”。
(2)分析淤地坝为什么能提高南泥湾水稻的产量。
(3)试说明截流沟在整个高标准排灌系统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2023·四川绵阳·二模
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