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G219是在原219国道基础上,向北部延伸至新疆喀纳斯,向南部延伸至广西东兴,跨越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四省区,是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边境公路。2021年夏季,我国某考察组沿G219,穿过雪山冰川、荒漠戈壁、高山峡谷和河流湖泊等地,采集了丰富的地理素材。

材料二:图1是G219在西藏、新疆部分的位置简图,图2是考察组沿途拍摄的四张典型地貌景观照片。



(1)照片①显示的典型冲积扇地貌,常出现在河流____位置,此处由于水流速度变慢,水中泥沙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沿水流方向逐渐变____
(2)甲地风力大,最有可能出现四张景观照片中的照片____。这种相间排列的____、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组合地貌,称谓____地貌。
(3)照片③在乙地拍摄,该景观两壁险峻陡峭,河谷呈____ 字形,跟河流的____作用强烈关系密切。
(4)考察组驾车时感受到照片②所在地最频繁的气象灾害是____灾害,该灾害对当地公路危害严重,提出两点有效的防治措施____
21-22高一上·浙江绍兴·期末
知识点: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风成地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略图。

材料二:某研学小组深入内蒙古,在甲地发现风力侵蚀地貌,在乙地观察到流水沉积地貌,在丙地又考察了风力沉积地貌。某学生拍摄了①②③的地貌景观照片,并作了地貌特点的阐述。

阐述一: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阐述二:岩石孤立,遭受风蚀后,呈现出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阐述三:地表广泛,沉积着厚厚的松散沙粒,构成丘状或垄状,地貌绵延不绝。

(1)内蒙古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通过____(填水循环类型)输送而来,年降水量____(填“多”或“少”),森林覆盖率____(填“高”或“低”)。
(2)某日14:00行进至乙地附近,该研学小组在一绿洲上休憩,感受到气温____于周边沙地,可判断近地面风向为____(填“沙地吹向绿洲”或“绿洲吹向沙地”)。
(3)判断拍摄地点、照片、地貌特点阐述和地貌类型的对应关系,并用直线正确连接。
地点------------照片---------地貌特点描述-----------地貌类型
甲--①--地貌特点阐述一--流水沉积地貌
乙--②--地貌特点阐述二--风力沉积地貌
丙--③--地貌特点阐述三--风力侵蚀地貌
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
(4)简述风沙活动对内蒙古种植业的主要危害,并说出该小组在研学途中可能看到的防治风沙的措施。
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图1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1)关于图1中地貌名称、景观图片、拍摄地点、形成原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黄土地貌——②——D——流水沉积B.喀斯特地貌——①——C——流水侵蚀
C.冲积平原——③——A——风力沉积D.雅丹地貌——④——B——风力侵蚀

材料二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2)图2示意黄土高原上某区域黄土形成过程,根据三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可判断a~c黄土颗粒依次变____(粗或细),据图推断,黄土高原地区广布的黄土属于____地貌。

材料三   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

(3)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写出对应植被名称。甲:____;乙:____;丙:____;丁: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4)甲→乙→丁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其中,甲地和乙地相比,景观季节变化更明显的是____地。
(5)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东北“黑土”(颜色呈暗黑色)广布,土壤肥力较高。试从生物和气候角度推测该土壤的主要成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