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题组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05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创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它可以反映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古诗“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描述了大暑时期的长江流域天气现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一二句诗反映该地受亚洲高压控制B.一二句诗反映该地受亚速尔高压控制
C.三四句诗反映了该地为强对流天气D.三四句诗反映该地为准静止锋天气
【小题2】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降水B.霜冻期C.光照D.热量
【小题3】大寒期间,玉山(     
A.昼渐短夜渐长B.昼长夜短C.日出时间早于6时D.日落西南
18-19高三上·江西上饶·阶段练习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反气旋(高压)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海啸和灾难性海浪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