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184

材料   九一八事变时期,英国政府在分析日本动向时认为,日本军方不可能控制政府,日本最终会清除好战的将军们,转向自由派官员,从而放弃侵略中国的政策。当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继而染指华北时,张伯伦竟安抚日本,“我们不想作任何有损于你们对华贸易的事。”英国总参谋长米勒指出:“日本对满洲,控制的扩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种结果——苏维埃影响的扩大对英帝国的危害要小。”英国艾什尔爵士在上院公开表示,英国必须使日本的扩张不是向南而是向北。美国军事参谋部一直认为日苏之间的冲突大于日美之间的冲突,寄希望日本“北进”,这种“错觉”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前夕。七七事变期间,苏联曾呼吁西方国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日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步一步实施侵略步骤。直到1938年日本攻占海南岛时,英美都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抗战的地位问题。

——据赵东喜《试论英美决策失误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远东集体安全体系难以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英美的对日政策及其影响。
2020·四川眉山·二模
知识点: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二战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国际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1500年,……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的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体的世界

——《全球通史》

(1)大约1500年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使得“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美结成战时盟友。受美国政策影响,1942年10月英国决定就在华治外法权和有关其他特权问题与中国政府重开谈判,以求签订公平合理的新条约。但在英国提交的草案中未涉及九龙新界租借地问题。当时的英国外相艾登认为,英国如开归还殖民先河,将失去大部分土地,对英帝国造成沉重的打击。因而主张英国拒绝放弃,此建议获得战时内阁和丘吉尔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表示将持强硬立场,甚至不惜牺牲新约。……在美国的干预下中国政府最终未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回香港

——陈晋文《论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27—1945)》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未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1949到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关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