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00
(14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逐步丧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协定关税”开始,中国就被迫在低关税条件下卷入国际市场。低关税直接促成了大规模的商品进口,不仅冲击自然经济,催生近代工业,还促使近代工业重视竞争,进行现代化运作经营。美亚丝绸厂组成专门的“南洋考察团”远赴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了解当地市场;著名的范旭东民族化工业,以高薪延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12年后各纱厂逐渐革除落后的“文场武场”制度,实行较科学的计时、计件工资制等。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民意,要求与各国“改订新约”,要求实现关税自主。刚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而关税是财政的重要来源。关税自主后,进口税率大幅度提高。进口税率的提高,降低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竞争力,而降低出口商品税率,又提高了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总收入1 115 506千元,其中关税收入353 258千元。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全部税收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达60%—70%。

——摘编自《从“协定关税”到“国定税则”——关税自主运动成功的原因及其估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低关税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说明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实现关税自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税自主”对中国的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协定关税”到“关税自主”折射出的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3分)
2020·江苏·模拟预测
知识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关税政策主要取决于该国政治、经济及产业政策等各方面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商品市场,英国取消本国的贸易保护,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取消丝织品进口禁令。四十年代又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上千种商品的进口税利率。1840年,英国废除《谷物法》,1854年完全取消《航海条例》。到1875年,英国对制造品平均进口的关税率已经下调为零。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20世纪前期英国政府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关税改革:大幅度提高外国商品的进口税,并且在帝国内部实行帝国特惠制,逐渐摒弃贸易自由主义而转向保护性关税政策。这场关税改革表明英国政府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时重心发生了转移,从自由放任原则逐渐向国家干预主义转变。改革不仅为此后英国经济复苏形成了重要的推动力,而且还为二战后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奠定了基础。

——据钱乘旦主编《英国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时期,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闭关锁国的困境被强行打破,海关税收被西方列强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操控,尤其是英国,基本统治着我国海关,引进了近代关税概念和关税制度后,边境关税和内地关税才逐渐有所区别。而后取消了常关税、子口税、厘金税和转口税等国内税,我国的关税就只指进口税和出口税,对进出国境的货物只在进出境时征收关税0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虽已取得关税自主权,但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国际贸易并不频繁,关税工作也比较简单。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贸易有了空前的发展,国际间的关税协定以及有关关税的事务日益繁多,关税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和国际化。1985年3月7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关税的进步之处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关税改革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为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据材料三,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主要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