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5 组卷3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以前的城市,大都具有很浓的政治军事色彩,魏晋时期的名城如洛阳、江陵等首先也是政治中心。先秦以来的城市城郭制也能说明这一点,“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与郭,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古代城市的政治和军事性质。唐代前期,城市的政治军事色彩也很浓。前期的国际都会长安和洛阳,一个是都城,一个是陪都,而后期兴起的扬州和益州,则有“扬一益二”之称,体现了唐后期综合性城市的兴起。

——摘编自肖建乐、孙德华《唐代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州级城市在宋代发展较快,尤其在沿海、沿江出现了一批较大的城市,这些都与草市息息相关。宋代州军在最多时达351个,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如信阳军在南宋时还不如江浙“州军一草市”,岭南的一些偏僻的州军也很落后,这与当地商品经济落后,草市不发达有关。

——摘编自周宝珠<试论草市在宋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三   明清时代,像北京,作为首都,它是根据“王制”的需要来兴建宫殿、住宅、街道的,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市镇,则并非如此,它们完全是因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市镇的建设也是无计划的,只是根据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在某一地方集中了某种工商业,所以其分布(布局)也不是遵“王制”的。

——摘编自方如金、赵瑶丹<明清市镇经济的特点与影响——以江浙地区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州级城市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建设规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变化的影响。
19-20高二下·河南南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宋元的商业 明清的商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也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原来是西部的小邦,灭商以后,都城丰镐地处偏僻,不能有效控制广阔的中原和东部地区。周公指出洛邑(今河南洛阳)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周公在这里建立军事和政治重镇,将统治中心东移,监管殷顽(不愿接受周统治的殷商旧贵族)、东夷,对天下实行有效地统治。诸侯咸服,天下大治。

——摘编自卢连成《论商代、西周都城形态》


(1)洛邑是古代重要的城市。依据材料,分析西周营建东都洛邑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和东周时期洛邑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唐以前和唐朝的都城为了确保安全,加强防卫警戒,采用封闭式结构。四周由“城”和“郭”等多重墙垣组成骨架,封闭整个城市。城郭以内,宫殿、官署、食库、贵族官僚的府第也都筑有墙垣,甚至作为居民聚居区的“坊”和作为商业区的“市”,也建有围墙,设置警卫。唐宋之际,都城的封团结构发生了变化。北宋东京出现沿街的各种商店酒楼;有不少商业繁荣的街道分布在交通要道。这是都城制度的重大变革,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这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市民阶层的活跃有关系,也与手工业和商人地位的提高和行会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有关系。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宋城市呈现的不同特点,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长江流域的经济,通过“上海—汉口—重庆”这一链条紧密的联系起来了。在这个链条中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通过商业流通对长江流域各城市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制约和影响其经济发展的方向。而汉口和重庆作为该链条的中端和末端无不受上海的影响,但是它们又作为各自地域的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腹地产生辐射作用,引导和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见整个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由点(上海、汉口、重庆)及线(长江黄金水道)到面(长江流域)的全方位的结合,在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的兴起与古代城市兴起的不同。根据材料分析三上海在近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是一个众多因素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城市职能发生变化。

材料一   东周时期,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不仅有王室宫殿和祖庙,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城市的首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又分解表现为这种城市是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手工业制作中心——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祭祀和军事这两件事作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城市面貌。

——摘编自段宏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

材料二   隋唐时期,坊市制达到高度完善的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严格的管理制度渐趋松弛,城市结构也必须不断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逐步由封闭式的坊市结构向开放式的街市转变。中唐以后,扩大市场,突破旧的坊市分离制度的限制已成为不可遏制的趋势。到五代时,工商业已突破空间的限制,集中的市制濒于瓦解,临街设店铺已无法禁止,新的街巷规划体制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明清时代,像北京,作为首都,它是根据“王制”的需要来兴建宫殿、住宅、街道的,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市镇,则并非如此,它们完全是因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市镇的建设也是无计划的,只是根据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在某一地方集中了某种工商业,所以其分布(布局)也不是遵“王制”的。

——摘编自方如金、赵瑶丹<明清市镇经济的特点与影响——以江浙地区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隋唐以来坊市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坊市制在宋代被全面打破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与北京相比,中小市镇城市建设规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