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长时期内,我国采用的是“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由国家政府部门按照各地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实行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这一就业政策被实践检验是与当时国情相符合的。

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毕业分配办法,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制度。”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有了双向选择的权利。这标志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进入到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新阶段。之后,国家出台多个文件指导发展“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摘编自玉彬《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大学生就业政策变化的意义。
2020·贵州贵阳·二模
知识点:其他改革改革开放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统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贷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

——摘编自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高校就业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货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

——摘编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合适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