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8 组卷3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 《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018·福建泉州·二模
知识点:科举制教育与选官用人选官制度(汉-唐)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从隋代创立后,到唐代进入迅速发展时期,考试的内容日渐丰富,考试的条规趋于繁密。这一制度在宋代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健全,使考试取士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其公平择优原则在宋代体现得较为明显,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也较为突出。

——摘编自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骨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的影响,只要无讨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 20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㾾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

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官吏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则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它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材料二   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设立了铨叙局,负责办理官员任免、升迁和调转等事务,并由法制局颁发了一系列法规。袁世凯夺取政权后,又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是负责制定政策,随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高级官吏。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官吏。同时,这些法令法规又将文官职位分为四个等级:即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

——摘引自吴雪娟《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指出中英两国文官制度改革(建立)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