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25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在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

——摘编自安涛《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大多分布在城市,尤其是沿海、沿江一带的城市。广大的内地与之相比则远远落后。从1895年至1913年的统计资料看,这18年所建立的549家厂矿企业中,沿海城市占61.35%,内地仅占38.65%,至于西南、西北边疆地区则几乎没有新式企业。

——摘编自陈曼娜、陈伯超《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

材料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成为城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正规经济迅速发展的“加速器”。

——摘编自胡鞍钢、马伟《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世社会始于16世纪”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经济转型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变的表现及影响社会经济转型的因素。
2020·全国·二模
知识点:明清的商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 从8世纪帝国的鼎盛时期至13世纪整个中国最终为蒙古人征服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史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但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发展的时期。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摘编自费正清、赖肖尔主编《中国:传统与变革》

史料二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其总体水平最高时不仅远迈汉唐,而且为后来的元明两代所不及,大有一花独秀之势。……因而出现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形势,但这种自由终究是有限度的,所以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摘编自田昌五、漆侠总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

史料三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在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

——摘编自安涛《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宋代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比较自由的,……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3)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尽管在革命和建设中都遇到过挫折,但都能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从而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十项政策指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198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强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改革流通体制。

——陈争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   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上述党的重要会议的共同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材料一中建国后的主要会议内容进行评析。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央三个“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中央三个“一号文件”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到的促进作用。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透出新时代中国经济新信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造……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但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而且要出于资本家自愿,因为这是合作的事业,既是合作就不能强迫。……至于完成整个过渡时期,即包括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则不是三五年所能办到的。而需要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反对遥遥无期的思想,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的思想。

——摘编自毛泽东《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1953年9月)

材料二(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材料三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在会议政治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毛泽东变革生产关系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革生产关系主张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的主要阶段,并归纳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判断中国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

【选做题】本题包括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